卫都朝歌

震惊世界的辛村墓地 
  作者:燕昭安




总目录


一、卫都朝歌

二、卫国人物

三、淇卫文化

四、历史评说

五、朝歌姓氏








   1932年,卫国王族墓地在浚县辛村发掘,成为轰动世界考古界的大事件。

   辛村在朝歌城正北18公里,淇河北岸,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时属于浚县,离浚县古城35公里,现在属于淇滨区管辖。辛村紧靠淇河,地势北高南低,风景秀丽。一百年前,村民在耕地和开掘窑洞的时候,经常有文物发现。1930年前后,农民刘玉发现自家院落下大雨时从不积水,天气干旱的时候,反倒非常潮湿。出于好奇,他抄起镐锹挖了起来,竟然挖出一座古墓,里面有大大小小几十件青铜器。他悄悄拿到彰德府(今安阳市)等地,卖了不少大洋。于是他就用这些钱把周围的土地买了下来,买了以后立起围墙,在围墙内找古墓挖文物,一时成为一方富绅。

   此事不久就被太行山的土匪知道了,土匪把刘玉绑架到山里,向其家人索要赎金。这样,刘玉倒卖文物置买的土地车马和房产,很快又变卖一空。而因为辛村墓地盗挖抢劫,招致土匪、军阀的火并,死伤不少人。

   这个时候,当时的中央研究院语言研究所有一支考古队住在安阳的殷墟,进行考古挖掘工作。辛村文物盗抢事件惊动了考古队。经过考察,层层上报,最后由中央研究院和地方组成河南古迹研究会,由郭宝钧、吴金鼎、刘曜、赵青芳等带领50多名工人,开始了辛村墓地的正式考古挖掘。

   经过考古挖掘,发现此处是西周至春秋前期的卫国王室贵族墓地,这个时间跨度正好与康叔卫国在朝歌做都城的时间相对应。

   辛村墓地发掘震惊考古界,中央研究院多次增派研究人员,加强力量。从1932年4月16日开始,到1933年12月12日结束,共进行四次挖掘,累计193个工作日。清理了80余座西周卫国墓葬,其中大型墓葬8座,是卫国公侯或国君夫人墓;中型墓6座,属于公侯墓或贵族墓;小型墓葬54座;另外有车马坑14座。考古挖掘的领队郭宝钧先生,将整个发掘情况整理了《浚县辛村》一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辛村墓地挖掘出大量的文物,其中礼、乐、兵、车、杂齐全,大量的青铜器等装了很多木箱,目前知道的第二次发掘出土文物装了40箱,第四次装了20箱,第一、第三次也发掘了大量文物,具体装箱多少,尚没有确切记载。

   辛村墓地发掘的文物,由国民党南京政府于新中国建国前夕运往台湾,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前此后被盗掘的辛村文物,有的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等,有的流散在英国博物馆、美国弗利尔博物馆等世界各地。

   特别引人注意的是,辛村墓地出土了很多带有铭文的青铜器,记载了西周初期宝贵的史实信息。前面提过的“小臣谜簋”,铭文多达63个字。带有“康侯”(康叔)字样的青铜器就有9件,其中“康侯簋”内有铭文:“康侯丰作宝尊”,“丰”是康叔的名字“姬封”的“封”;还有刻有“康侯”的刀、斤、矛、觯、罍等等。有一件弧形铜鬲上面有铭文“卫夫人”字样。有的器物有“白(伯)矢”、“成周”、“卫师”等等。有一件青铜尊的铭文标明其主人名字叫“陆”,曾经跟随卫公到过宗周(现西安)。

   辛村墓地的第5号墓和17号墓紧挨并排,17号墓主人是一女性,两墓是夫妻异穴合葬。这印证了《礼记·檀弓》所说的“卫人之祔也离之”,卫国有夫妻合葬但是墓穴分开,不在一个穴中的习俗。

   墓地挖掘了14座车马坑。其中最大的一个坑内出土战车12辆,马72匹,犬8匹。从车马的情况看,72匹马都没有戴络头缰绳,马和狗都惊慌得躲着挤在墓室的南半部,有的狗身体轻捷,竟爬到南壁上。说明当时马匹和狗都是活着赶下坑去,活活埋掉的。可以想象那么多马匹和犬只被活埋时挣扎的惨状!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网站         站长:郑厚德          持人:老农(信箱qxzhd@126.com)    

电话  0392-7226249    QQ:1036847795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制作人:王涵怡、杨杨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