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x  
卫都朝歌

朝歌的姓氏文化 
  作者:燕昭安




总目录


一、卫都朝歌

二、卫国人物

三、淇卫文化

四、历史评说

五、朝歌姓氏






 


不可思议:起源于朝歌的姓氏竟达200个


   朝歌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姓氏起源地,在中华民族姓氏文化中,占据的位置很重要,不可替代。有的地方,有三两个姓氏起源于那里,就很感到骄傲了。而起源于朝歌的姓氏有多少呢?二百多个!

   起源于古朝歌的姓氏,一是起源于商朝时期,二是起源于西周至春秋时期,主要是这两个时间段。据很多姓氏文化专家考证,起源于朝歌的姓氏,或者作为姓氏源头之一的姓氏,多达二百多个,其中起源于商代的有六十多个,起源于西周到春秋的有一百六十多个。

   《百家姓》是过去的儿童启蒙读物,大家都知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影响很大。其实,《百家姓》里面并不是一百个姓氏,而是568个。如果把历史上出现过的姓氏都算上,中国的姓氏多达23000多个。

   无论谁研究中国姓氏起源,都要提到商周时期的朝歌。在云南昆明世博园,有一面花岗岩砌成的姓氏寻根墙,上面刻有马世之、许顺湛两位老专家考证的156个常见姓氏,其中起源于朝歌的就有18个。


姓从哪里产生?


   起源于朝歌的姓氏有许多还是比较常见的,先说起源于商代的,其中有:林、殷、孙、牛、戴、齐、商、王等等;

   起源于西周和春秋时期的朝歌姓氏更多,主要有这么六个种类:

   一、源于卫国诸侯公族的姓氏,比如:康、孙、凌、常、卫、礼等等;

   二、源于卫国大夫的姓氏,比如:石、晁、承、革、弥等等;

   三、源于卫国名人的姓氏,比如有:衍、于弓、子齐、子叔、子之等等;

   四、源于卫国职官的姓氏,比如有:辟、监、将军、寇、司寇、司、司徒、右、右宰等等;

   五、源于卫国位置方位的姓氏,比如有:北宫、辟阊等;

   六、源于卫国城邑的姓氏: 须、漕、降、牵、羡、羊角、庸、汲、匡、淇、宁、戚、共等等;

   这些姓氏,有的是以朝歌为唯一的起源地,还有一种情况,有的姓氏不是仅有一个起源地,而是有好几支,其中一支是从朝歌起源的。挑几个介绍一下:

   先说“孙”姓。孙姓是个大姓,人数在华人姓氏中间排第12位,有将近两千万人。孙姓的起源有好几支,其中按时间顺序,第一、第二都在朝歌。一个起源于商朝的子姓,是比干的子孙为了避难,有的改姓孙了;第二个是起源于卫国,太始祖是卫武公。我们前面第十三集《武公之德》专门讲了卫武公,卫武公有一个儿子名叫惠孙,惠孙的孙子名叫孙乙,字武仲,他把他祖父惠孙的字作为姓氏,姓孙。因此孙乙就成了孙姓的得姓始祖。

   再说“林姓”,林姓的太始祖是比干。比干被纣王挖心,他的夫人妫氏逃出朝歌,妫氏也有的说陈氏,因为妫氏是陈国的公主。妫氏逃到朝歌西面太行山长林一带,据说是现在黄洞鱼泉东边,在仙人梯的安乐窝,生下一个儿子,取名林坚,产生了林姓。林姓也是个大姓,人口一千四百多万,在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十九位。但是在南方林姓人数排第4位。如果加上台湾和海外的林姓人口,林姓的人数排名还要靠前得多。台湾地区有林姓约200万人,韩国有100万人,国外其他地区约500万人。


为什么是卫国?为什么是朝歌?


   在中国,像朝歌一样历史悠久、文明古老的地方有很多,但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出现起源大批姓氏这种现象呢?

   朝歌大批集中地产生姓氏,主要原因是,中华民族姓氏形成、产生的时期,是在殷商晚期到春秋时期这个阶段,这个时候大量姓氏出现,开始定型,开始普及。恰恰在这个时期,朝歌正好处于政治斗争的漩涡,军事斗争的焦点,经济、科技发展的前沿,所以产生的姓氏就特别多。笔者著有一本书叫《商周之际:朝歌的时代》,被入选“河南省社会科学文库”,这本书就反映了商周之际那几百年时间朝歌的重要位置。

   特别是商纣王时期,朝歌成为当时全世界最大的城市,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八方诸侯纷纷来朝,著名的周文王姬昌当初也仅仅是个西伯侯,经常来朝歌朝贡。再加上商纣王又四处征伐兼并,人流物流思想交流,这里的开放程度远远大于其它地区。

   西周初到春秋中叶,朝歌做卫国国都383年。当时的卫国,是康叔的封国。康叔是周武王和周公的亲弟弟。虽然卫国是个诸侯国,但是卫国受封时间早,受封疆域大,地位特殊。所以起源于卫国时期的姓氏比较多。具体讲有这么几个因素:

   第一,人群、族群的大量流动,形成了姓氏。先有商周之间的战争,后有卫国的讨伐战争,人口大进大出。西周时期,卫国相当强盛。卫国是‘诸侯之长’,卫王的地位是方伯,显赫一时。西周有三支武装力量,殷八师、西六师和成周八师,其中重要的“殷八师”,就驻扎在朝歌城南的牧野。殷八师当然经常要出去打仗,主要是往东、往南征战,去平乱,要带去民夫,带回俘虏,也促进了人群的流动、交流,形成了一批姓氏。

   第二个因素,商朝留下来的大批工匠,形成了姓氏。周公把康叔封到卫国的时候,专门为康叔举行了隆重的授土授民仪式,把商朝遗留下来的所谓殷民七族,都交给了康叔管理,七个族群是: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氏,这就是所谓的“殷民七族”。这些人都是职业技术人才,陶氏是制陶的,樊氏是扎篱笆的,这些职业后来都成了姓氏,他们的后人就姓陶、姓施、姓樊等等。

   第三,卫国出现了很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形成了一批姓氏。比如治国有方的卫康叔,高风亮节的卫武公,大义灭亲的大夫石碏,饭牛扣角的宁戚,玩物丧志的卫懿公、刺秦义士荆轲、纵横家鼻祖鬼谷子、大音乐家王豹等等。他们都是彪炳史册的人物。他们的后代对祖先很自豪,把祖先的名、字、号当成姓,又产生了一些姓氏。

   姓氏就是这样起源的。有的是以贵族的“氏”为姓,有的是以国名为姓,有的是以居住的地方为姓,有的是以有名望的先人的字或名为姓氏,有的是以官职为姓,有的是以职业技能为姓,等等。


六次大规模的迁徙活动


   朝歌在中华民族姓氏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不仅仅在于它起源了两百多个姓氏,更在于这些姓氏具有特别强的辐射、“繁殖”能力。那么,起源于朝歌的姓氏,是怎么向全国各地辐射、传播的呢?

   历史给了朝歌机会,使这里产生的大量姓氏很快辐射到各地,传播了出去。那个时期,朝歌人大规模向外迁徙活动经历了六次,每一次事件,都要有大批的人口外迁:

   一是武王伐纣,商朝灭亡。国家灭亡了,大批的贵族和民众,有的被流放,有的被遣散,有的逃亡,避乱远走他乡;这是第一次大规模迁徙活动;

   二是武王封箕子到朝鲜,前面讲过,箕子带5000个殷民,到朝鲜建立了“箕子朝鲜”;

   第三次是“三监之乱”;商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联络三叔叛乱反周,被镇压以后,周公杀死了武庚、管叔,把蔡叔、霍叔等一些所谓罪臣流放到南方,又带去了一大批人口;

   第四次是迁移“殷顽民”;武庚禄父发动“三监之乱”以后,周朝对淇水之滨这一带的人很不放心,把他们称作“殷顽民”,“殷”是商朝,“顽”是顽固不化的意思。周朝生怕“殷顽民”扯旗造反,就想办法分散他们,瓦解他们,怎么样呢?有组织有计划地强迫“殷顽民”迁到外地去。迁到哪儿了呢?古文献记载了三个地方:一个是“怀姓九宗”,把他们迁得很远,迁到了唐国,现在的山西临汾翼城一带;“怀姓九宗”都是商朝小官吏的家属后人;第二个地方是迁往“成周”(洛阳),迁到这儿的都是些民工,当时周朝在洛阳建东都,让这些人去那里当苦力;第三个地方是鲁国,现在的山东曲阜,迁到鲁国的是些技术人才,所谓“殷民六族”。

   “殷民六族”与“殷民七族”是有区别的两种人。留给卫国康叔的是“殷民七族”,是些制陶的、扎篱笆的技术人才。迁到鲁国的是“殷民六族”,是酿酒的、拧绳索的工匠。

   第五次迁徙,微子迁宋;周武王把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封到宋国(今商丘),微子又带去了大批臣民;

   第六是卫都东迁;卫国经历了383年后,卫懿公玩物丧志,养鹤误国,卫国被北狄打败,卫国的王公贵族全部离开朝歌跑走了,跑到帝丘(濮阳),大批的文武百官、士兵、家眷等等都随着迁徙过去。

   每一次迁徙,迁出去的人口可不会是个小数目,规模都很大。那个时期中华姓氏正处于萌芽、产生、普及,但尚未定型的阶段,这样的大背景下,朝歌人的每一次大规模迁徙,都在新的居住地播撒下姓氏的种子;带到新居住地的每一个姓氏,又会繁衍出许多新的姓氏。比如微子到宋国(商丘)后,又产生宋、孔等等这些大姓。

   刚才说了,中国前120位大姓,河南起源的占81%。河南的洛阳、商丘、濮阳,也是姓氏大量产生的地方,而洛阳、商丘、濮阳的好多姓氏,又是从朝歌迁过去的。


时间隔不断的血脉亲情


   起源于朝歌的姓氏,现在遍布了全国各地、大江南北,甚至港澳台、东南亚。改革开放以后,经常有来自各地的人,到朝歌来寻找姓氏之根,包括海外友人,都到朝歌来追溯姓氏起源。最先提出“姓氏寻根在朝歌”这一命题的,是外国友人。1984年5月2日,日本东京国学院、日本现代书道研究所组团来朝歌访问,团长中岛司有先生当场提笔书写“淇民朝歌开国庆”几个大字。

   接下来,是许多著名的林姓人士来。比如林英海、林炎志、林斤澜等等,都专程来过朝歌祭祖。著名文艺理论家、原文化部副部长林默涵给三仁祠题写了匾额。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他那��去美国就任�����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临行之前,专门跑来朝歌,看了摘心台、三仁祠、比干庙,探访了一下自己的祖根。

   现在好多姓氏都成立了全国某姓宗亲会,有的甚至是世界宗亲组织。成立了宗亲会,一研究,哦,原来始祖在河南朝歌,于是,好多宗亲组织就来寻根了。全国殷姓宗亲会、康姓宗亲会,石姓、孙姓、卫姓等等,都是每年都要组团来寻踪问祖。终于找到老家了,宗亲们高兴得很,那种浓浓的乡情让人感动。

   世界康氏宗亲联谊会,康叔的后代,有一次一下子来了十二辆五十座的大巴。他们开会商议,已经在灵山小镇的西面征地150亩,投资几个亿,建设康氏文化园。

   石姓的始祖是大义灭亲的石碏,世界石氏宗亲联谊会会长是浙江著名上市集团洁丽雅的董事会主席,副会长有好想你集团董事长,联谊会在朝歌文化广场捐建了“纯臣文化园”,塑起石姓始祖石碏的雕像。

   1999年春,韩国氏族总联合会代表团第一次来朝歌,他们多数是商纣王、箕子的后裔,其中有韩国殷氏大宗亲会会长殷熙权,有韩国林氏大宗亲会会长林道文(佛心道文),还有奇氏、徐氏、孔氏等氏族的代表。

   韩国宗亲参观了摘心台,在三仁祠祭拜了箕子、比干、微子,然后又到纣王墓。纣王墓旁边的河口村,是殷姓比较集中的村子,这里的殷姓自称世世代代是商纣王的守墓人。韩国宗亲到来的时候,河口村的殷福春老先生,与韩国殷氏大宗亲会会长殷熙权先生拉着手,通过翻译亲热地拉家常。一经交流,更吃惊了,你猜怎么着?朝歌的殷氏与韩国的殷氏,尽管几千年来没有过来往,但是他们家谱中的字派竟然一模一样,都是以“金木水火土”为偏旁的字来轮流作为取名字的字派!

   这太出乎意料了,三千年的时间,都没有能够隔断血脉亲情。这一下子让两国殷氏宗亲的距离更近了,大家纷纷认亲排辈,刚才还客气地称这先生那女士,这时候立马改口,相互以叔伯侄孙称呼开了。

   此后,朝歌与韩国氏族联合会的交流越来越密切。2000年9月,笔者应韩方邀请到韩国访问,参加国际姓氏研讨会,在韩国详细介绍了朝歌姓氏研究方面的情况。

   从那时起,差不多每年韩国殷氏宗亲都要来。2009年3月,2014年3月,来自全国的殷氏代表,在朝歌纣王墓隆重举行帝辛殉难3055周年和3060周年拜祖大典。农历的二月初五是帝辛忌日,全国殷氏宗亲会决定,二月初五举行祭祖活动,每年一小祭,五年一大祭。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网站         站长:郑厚德          持人:老农(信箱qxzhd@126.com)    

电话  0392-7226249    QQ:1036847795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制作人:王涵怡、杨杨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