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目录
一、卫都朝歌
二、卫国人物
三、淇卫文化
四、历史评说
五、朝歌姓氏
|
姓氏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传承符号,是中华民族团结凝聚的粘合剂,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姓氏文化像中国这样传承完整且富有内涵。
朝歌,则是非常重要的姓氏起源地,在中华民族姓氏文化中,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目前姓氏研究界普遍认可,有66个姓氏或源于殷商都城朝歌,或同殷都朝歌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渊源。这66个姓氏是:孙、林、殷、康、牛、施、元、梅、戴、裘、常、齐、商、晁、骆、宁、石、凌、禄、王、卫、开、抗、鹿、比、承、冷、弘、牧、乜、荆、赫、繁、礼、弥、仪、阴、汲、鲜、箕、武、陶、邽、樊、饥、锜、鑨、邓、权、乐、终、葵、郝、通、枣、析、徵、寇、熊率、
史叶、羊角、仲叔、终葵、王子、长孙、司寇。
而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华姓氏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新斌先生考证,源于卫国国都朝歌的姓氏达160多个:
源于卫国诸侯公族的族姓有:璧、凡闾、眷、礼、勉、铖、渠、顽、宪、县、槭、成公、公孟、公南、公叔、会房、蒯、南、卷子、大叔、析、辄、子南、子文、公孙、国、子疆、子季、子郢、公文、公析、孤、假、角、猫、黔、羌师、羌宪、石伯、史龟、史桑、史朝、庶、析龟、兴、右子、祝固、康、凌、常、卫等;
源于卫国大夫的族姓有:仲叔、庚公、夏丁、县潘、邑裘、尹公、石、石冶、石骀、彪长、黾、晁、承、大临、临、革、弥、弥牟、齐、求、棘、兼、贾、孙、开、元、留、公荆、弘、子伯、子行、子高、子玉、鄄等;
源于卫国名人的族姓有:衍、梁馀、于弓、子齐、子叔、子之、夏戊、胥弥、鄢、懿、弋、由章、贡海、惠叔、世、世叔、邃、哀殆、赐、端、蹀、赵阳、鲒、专、琴、南公、元垣、中叔、祝圉、姻等;
源于卫国职官的族姓有:辟、监、将军、寇、司寇、司、司徒、右、右宰、石公、箴、左公等;
源于卫国方位的族姓有:北宫、辟阊等;
源于卫国城邑的族姓有:须、漕、虽、戏阳、降、牵、羡、羊角、庸、汲、匡、淇、宁、戚、共、楚、铁、商、商丘、史叶、浚、悬、裘、拳、卷、籍、聂等。
在云南昆明世博园有一面花岗岩砌就的寻根墙,上刻由马世之、许顺湛两位老专家考证的156个常见姓氏,其中明确起源于朝歌的有18个:王、孙、林、石、康、殷、卫、牛、宁、寇、常、戴、樊、武、邓、骆、商、阴等。
韩国有许多姓氏也是起源于河南朝歌,这些姓氏的传人自称是“古商国帝王后孙”,韩国一些氏族《家谱》的始祖画像,有的是商纣王,有的是箕子。这些姓氏大致有:殷,林,孔,奇,徐,韩,等等。
以上专家对起源朝歌的姓氏的考证,肯定是不完全的,因为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姓氏中,把每个姓氏的来龙去脉全弄的明明白白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从严格意义上的朝歌姓氏来说,即从姓氏起源的空间上严格限于朝歌,从时间上限于公元前商都时期的11世纪到公元前660年卫国国都从朝歌迁出,不算冷僻少见的姓氏,不算微子封到宋国后而形成的姓氏,不算卫国后期产生的姓氏,常用于现代而起源于朝歌的姓氏有66个,其中复姓8个:
孙 卫武公有一个儿子名叫惠孙,惠孙的孙子名乙,字武仲,把祖父惠孙的字作为姓氏,姓孙。因此武仲又称孙仲,他的后代就以孙为姓。
林 比干被纣王挖心,他的夫人妫氏逃到朝歌西长林一带的仙人梯,生下一个儿子。
取名林坚,林姓由他最早发源,后人尊其为受姓始祖,称比干为太始祖。林坚的子孙后来形成了著名的西河郡、济南堂、下邳、晋安林氏、九牧林等郡望,还有问礼、九龙、忠孝等堂号,成为林姓最大派系。
殷 武王伐纣后,商王室后裔以故国名为氏称为殷姓。
康 卫国开国君主康叔后裔,以祖上谥号为氏,史称康姓正宗。
牛 殷微子被封到宋,离开朝歌时,日当正午,其子孙即以“午”字出头“牛”字为姓。
施 出自“子姓”,为“殷民七族”之一。据《左传》所载,周初,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为卫侯,分到了“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樊氏等。施氏为制做旗帜的工匠。
元 出自殷商元铣之后,元铣是商朝大臣,曾极力反对帝乙把帝位传给纣王。
梅 殷商时期,梅伯被商纣王处死,其后世子孙姓梅。
戴 武王灭商后,有不少殷遗族以国为氏称殷氏,其后有的改为姓戴。
裘 卫国有个大夫被封于裘邑,时人称其为裘侯。其后世子孙以裘为姓。
常 卫康叔的一个儿子被封到常邑,他的后裔有的以邑为氏姓常。
齐 春秋时卫大夫齐子,其名不可考,齐子为其字。其子孙以祖父之字命姓,成为齐姓的一个分支。
商 商朝的王孙贵族以国名为姓氏,称为商氏。商被周所灭后,商姓从贵族之姓转为庶姓。
晁 卫国有大夫史晁,他的子孙后代以晁作为他们的姓氏。
骆 出自嬴姓,商纣王大臣恶来革之玄孙名大骆,子孙以名为氏。
宁 卫公子姬季亹分封于宁邑,后来他以邑为姓氏。
石 卫国大臣石碏之后,春秋时康叔的6世孙卫靖伯有个孙子叫公孙碏,字石,又称石碏,是卫国的贤臣,大义灭亲就源于他的故事。石碏的孙子骀仲,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石氏。史称石姓正宗。
凌 卫康叔有个儿子在周朝做官,官职为凌人,是一个负责保存贮藏冰块的官职,他的后人就以他的官职作为姓氏,于是产生了凌氏,凌氏的后人尊康叔为凌姓的始祖。
禄 殷辛王子武庚,字禄父,后人改姓禄。
王 比干后人有的改姓王氏。春秋战国间的王诩(鬼谷子),曾隐居于淇县云梦山。
卫 卫康叔后人以国为姓。
开 卫国有卫公子开方,追随齐桓公多年,史称卫开方,其后有支庶子以开为姓。
抗 春秋时卫国大夫三伉的后人,以伉、抗为氏。
鹿 卫康叔后裔,以封邑名称为氏。
比 出自商纣王的叔父比干。
承 起源于周时卫国大夫成叔承之后。
冷 卫康叔的后代有被封于冷水的,后人以封地为姓氏,称为冷氏。
弘 卫懿公的心腹大将弘演的后世子孙,以其名字中的“弘”字为姓。
牧 卫君康叔曾被封于牧(朝歌南部),他的一些子孙后代以牧为姓。
乜 春秋时卫国大夫食采于乜城,以地名为姓。
荆 出自庆姓,有改姓荆者,战国时义士荆轲即出生于朝歌。
赫 源于子姓,出自商朝末年王公贵族囚禁之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繁 源自殷商七族之一有繁(Pó 音婆)氏,其后人以繁为氏。周公姬旦平定武庚叛乱后,把殷原来统治的地区分封给康叔,仍然以殷的旧都朝歌为都城,监管殷的余民,同时把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錡氏、樊氏、饥氏、终葵氏赐封给他,建立卫国。
礼 卫大夫礼孔、礼至之后以礼为姓。
弥 春秋时卫国公孙弥牟后代子孙以祖名弥字为姓。
仪 春秋时卫国有大夫受封于仪邑,称为大夫仪,其后代有的以仪为姓。
阴 三监之一管叔鲜的后代以阴为姓。
汲 卫宣公,太子居于汲(今河南省卫辉市),称太子汲,其后代支庶子孙遂姓汲氏。
鲜 西周初,殷纣王的叔父箕子受封于鲜,其后人以鲜为氏。
寇 卫康叔曾为周司寇,其支孙以官为姓。
箕 箕子之后。
武 武丁之后。
陶 源自殷商七族之一,以技艺为氏。
樊 殷商七族之一,以技艺为姓,扎篱笆的工匠。
饥 殷商七族之一,以技艺为姓。
錡 殷商七族之一,以技艺为姓,锉工。
邓 武丁封叔为邓侯,其子孙以为氏。
权 武丁裔孙封于权,其子孙以封地为氏。
乐 卫戴公生乐父衎,其子孙称乐氏。
终 以职业为氏的。从事的职业就是制作利器椎。周武王伐纣,将殷遗氏七族分给了卫国,终葵氏是这七族中之一。后来,复姓终葵逐渐形成了终、葵两姓。
葵 以职业为氏的。从事的职业就是制作利器椎。周武王伐纣,将殷遗氏七族分给了卫国,终葵氏是这七族中之一。后来,复姓终葵逐渐形成了终、葵两姓。
郝 商朝末期,郝骨氏的裔孙期,被商帝乙封在太原郝乡。于是期的后代就以封地名为氏,就是郝氏。
通 春秋卫国大夫,受封于通地,后世子孙姓通。
枣 卫大夫棘子,其子孙将棘改枣姓。
析 卫国有公子叫黑背,字析,其子孙姓析。
徵 商纣王时有大夫臣叫理徵, 其子孙后世姓徵。
终葵 复姓,殷商七族之一,以技艺为姓,锥工。
王子 复姓,“子姓朝歌王氏”的后裔,商末纣王之王叔比干的后代。
熊率 复姓,卫大夫熊率且比,子孙姓熊率。
史叶 复姓,卫顷之子,公子史,封于叶,后世全称姓史叶。
羊角 复姓,卫大夫受封于羊角,子孙姓羊角。
仲叔 复姓,卫大夫仲叔于奚,后世姓仲叔或姓中。
长孙 卫武公有子名姬惠孙,姬惠孙的孙子姬乙,字武仲,他以其祖父的字为氏,称谓孙乙、孙武仲。由于姬乙在卫国首称孙氏,因此又称大孙、孟孙、伯孙、长孙,其后裔子孙中亦有姓大孙、孟孙、伯孙、长孙者
司寇 卫康叔曾作周司寇,支孙以官为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