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目录
一、卫都朝歌
二、卫国人物
三、淇卫文化
四、历史评说
五、朝歌姓氏
|
康叔在周王室平定三监之乱后,离开康城,来到朝歌,被封为卫国国君。因康叔是助武王胞弟,所以赏赐比较丰厚。武父(进冀豫之间)以南、圃田(紧河南中牟市)以北地区,均为卫国辖地。康叔逝世后,长子康伯继位,其后有了康姓。
除康姓外,康叔后裔还有以下姓氏:
1、卫姓因康叔封在卫国,都城在今河南淇县。传至四十余世,卫君角九年(公元前269年),卫国被秦在野王所灭。其国遗民以果为氏,从此卫氏代代相传。
2、宁姓,康叔之后卫武公少子季亶封邑在宁(今河南省获嘉县),后裔称宁氏。
3、凌姓,春秋时卫康叔庶出子孙在宫廷任凌人之职(即专管收藏冰块的官员),其后世子孙遂以官职称姓,即凌氏。
4、凌氏的后代还有一支改为冰姓。
5、鹿姓,康叔支系子孙世代为卫国大夫,其中有人封于五鹿(今河南濮阳市东北),后人遂以地为姓,称鹿氏。
6、石姓,康叔的第六世孙卫靖伯,其孙名公孙碏,字石,又称石碏,是卫国的贤臣。大一灭亲,杀了叛逆之子石厚。石厚之子石殆仲,以祖父的字为姓,称石氏。
7、孙姓,也是康叔后裔,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十二位大姓,在渤海周围和东北地区最有影响。当今孙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1.44%
8、戚姓,康叔九世孙公子惠孙,乃孙氏始祖。惠孙的七世孙孙林父,在卫献公时任上卿。孙林父的支庶子子 孙恋居戚地,遂以封邑为姓,形成戚姓。
9、及姓,卫国君主卫宣公,将他的儿子安排在“汲”那个地方居住(今河南卫辉),称公子汲。公子汲的后代以居地为姓,后因避战乱,去掉了三点水,成了及氏。
10、常姓,卫康叔的支庶子孙,受封于常,建立常国,后以国为姓,称常氏。
11、寇氏,康叔为国司寇,掌管治安、刑法、判案等,支孙以官位名,亦相传姓寇。
12、商姓,为春秋卫国公孙鞅之后,因封在商,也就是商鞅,以封邑为氏。
这十二个姓氏加上康姓,便是康叔后裔的十三个姓氏。
来源:中华康氏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