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淇县地方史志办公室 主办

今天是:


 

 

  

淇县大事记

商(约前17世纪初——前11世纪)

 

殷王武丁第一个在沬邑(即朝歌)建立国都。

殷王武乙将国都从西毫迁到黄河北边的北蒙。武乙十五年又从北蒙将国都迁到沬邑。

武乙时,周王季历朝殷。

武乙在黄河渭水之间田猎,遇大雷雨,巨雷将武乙震死。子文丁立。

文丁杀季历,将国都自沬迁于北蒙。

文丁死后,其子帝乙立。

帝乙又从西毫北渡黄河,迁都到北蒙,又迁都到沬,他的儿子帝辛继位后仍以沬为都城。《殷墟书契考释》曰:以卜辞证之,迁沬必在帝乙之世。《戊辰彝考释》曰:帝乙末年,必有迁沬之事。如无此事,不唯旧史料中有多少事实成为子虚,即卜辞中有多少现象亦无从说明。《卜辞通篡·后记》中又说:由新旧史料之合证,帝乙末年必曾移徙其政治中心于朝歌。

帝乙时殷益衰。故东夷常来侵扰。帝乙多次对江淮用兵,并取得胜利。

帝乙死后,其子辛继位,是为帝辛,后世称他为纣王,或殷纣王。

帝辛是一个能文能武很了不起的人。他聪敏过人,反应灵敏,而且见多识广。他的勇力能赤手空拳跟猛兽搏斗,他的巧辩能够排拒他人的劝谏,他的口才能够说得天花乱坠,把自己的错误掩饰得天衣无缝。

帝辛执政之后,励精图治、锐意改革;不杀奴隶,发展生产,更新观念,不事鬼神。

帝辛继承父业亲征东夷。帝辛动用了全国所有的军队亲自率兵出征,俘获了大批奴隶。《竹书纪年》云:聚众百万,左饮淇水竭、右饮洹水渴。帝辛终于彻底击败了东夷,使中华民族得到了初步统一。

帝辛为征服东夷,亲自在深山老林训练军队,铸造兵器。今黄洞乡纣王殿村有步兵峪、马兵峪、铜炉沟、铁炉沟。相传是当年帝辛练兵和铸造兵器的地方。

帝辛在征服东夷胜利的凯歌声中,将都城沬邑更名为朝歌。城西有朝歌山,取高歌黎明,喜迎朝阳,蒸蒸日上,兴旺发达之意。

帝辛没有把从战争中俘获的大批俘虏杀死,而让他们全部去开荒种田,发展农业。并且从奴隶中挑选个别能干,者加以利用,委以责任。农业发展了,粮食增加了,帝辛建大仓库以储粮。疆域扩大了,宝物增多了,建鹿台以藏宝。《史记》云: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钜桥、鹿台在县东北,今属浚县。

帝辛在生产发展,东征胜利的情况下,骄傲恣肆,专横拔扈。特别是晚年,好酒淫乐,渐渐不理政事。

帝辛爱狗马奇物。境内有狗城村(今名古城),相传为纣养鹰犬的地方。明《淇县志》云:鹰犬城,在县东北十八里,昔殷纣畋猎之所。《淇县志》还说:北海子在县西北三里许,昔殷纣游玩之所。帝辛为肉林酒池。今大洼村有酒池遗址。

帝辛早晨见一老人不敢趟水过河。即问左右大臣原因。左右大臣说:人老了,骨髓不满了,所以早晨怕冷。帝辛就折断老人的骨头察看骨髓。今县城西里许有折胫河。

帝辛不听大臣进谏,认为自己的王位是上天安排的,谁也动摇不了。微子多次劝谏帝辛,帝辛不听,于是便远走他处。

比于强谏,帝辛很生气地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我倒要看看这样的心。于是剖比干之心。今县城有摘心台,相传是纣王摘比干心的地方。

比干被杀后,其妻陈氏,逃至朝歌西南长林石室,生下遗腹子,是林氏始祖。

微子逃走,比干被杀,箕子便佯狂为奴,纣又将其投进监牢。

帝辛晚期,姜尚(子牙)曾在朝歌一带活动,相传卧羊湾是姜尚贩羊处,上街口为姜尚卖面处,《古史考》又曰;吕望尝屠牛于朝歌。

帝辛征服了东夷,大军尚未撤回,国内兵力寥寥。周武王乘虚而入,一举灭殷。故《左传》曰:纣克东夷而陨其身。

帝辛死后,葬在淇河滩中。北边两个小冢为二妃墓,南边一个大冢为纣王墓。今遗址尚存。

 

上一页<-->下一页


《淇县县情资料》由河南省淇县地方史志办主室 主办         网站负责人:闫玉生  王之珩  

地址: 淇县红旗路县政府西二楼     邮编:456750     邮箱:dong-tuozi@163.com    电话: 0392-7222204

网站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