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疾凤》 作者:蔡云

 

 

 

蔡云近影

 

作者简介

    蔡云,淇县灵山街道办小泘沱村人,1960年生,高中文化,鹤壁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多家报刋杂志发表过作品,其代表作灵山疾风是根据自己在八路军里长大成 长的父辈的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为素材结合自己的走访写成的一部大型的反映淇县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小说,是一部真实的淇县革命斗争史。

 

 
 

 

前 言

 
 

 

为了四十年前的承诺

——记《灵山疾风》的作者蔡云

杨秀平

今年815日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七周年纪念日,每到这个时候,我国人民和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都要举行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来谴责战争的魁首,缅怀和悼念革命的先烈,来教育子孙后代,前世不忘后世之师,以激励他们团结向上,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意志。

记述抗日战争史实的作品很多,我今天走访的这位就是系统刻画英雄的淇县人民为英勇抗击日寇侵略者所进行的武装斗争的一部纪实文学《灵山疾风》的作者蔡云。

蔡云今年53岁,是淇县灵山办事处小浮沱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民。现在他手下的这部《灵山疾风》之《抗日战争》篇三十二章,计11万字,从1938212日纱帽山战役和13日淇县沦陷直到1945815日汲淇县军民在正面村举行的抗战胜利庆祝大会止,系统记述了淇县抗日民主政府的成立到领导淇县人民英勇抗战,打击日本侵略者及我县 县大队、武工队、区干队、民兵组织、四十九团等在斗争中发展壮大的经历。塑造了一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形象,再现了皮定钧司令员、苏振华将军、陶国清司令员、黄镇政委、张挺发将军、杨贵区长、刘哲民县长、和烈团长、周泉团长、及邢真、霍云桥等在灵山一带领导和指挥抗战的斗争故事。全书结构紧凑,融思想和艺术性为一体,时间、地点、人物均与史料记载吻合。是不可多得的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教材,又是对党史、档案材料的补充。、

灵山口,是当年八路军西出太行抗击日寇侵略的重要关口,也是敌我双方反复争夺的战场。在这里,英雄的淇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赶跑了不抗日的国民党李挺县政府,建立了县大队、武工队、区干队等武装组织,我县的地方武装配合八路军正规部队在这一带与日伪进行了反复的较量,牵制了大量敌人,多次出入灵山口破击平汉铁路,切断敌人的后方支援,粉碎了日伪军一次次的大扫荡,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沿着八路军的足迹,我和本书的作者到了灵山一带,看过好多当年战争的遗迹。特别是在当年为革命事业付出重大牺牲的六区,在烈士牺牲的地方,我默默肃立了很久。

作者所在的村庄,就是本书所提及的被日寇血腥扫荡的小浮沱村。虽然时过境迁,已闻不见战争的硝烟,但我们可以从书中的具体描绘和穿越时空的隧道,看见当时悲惨壮烈的场景。从漂亮楼房的空间还依稀可见被日军火烧后的残墙遗迹。

作者在这个村庄长大,对过去的传闻记忆的非常清晰。尤其是他的父亲、伯父、姑姑都在八路军里长大,舅爷又是八路军,曾祖又为革命事业牺牲,对过去的事听的很多。记的也很多。

我问作者:“你为什么要写这部书?”他说:“主要是为了尽一份社会责任”。他说,书中绝大部分是真实的,语言和艺术加工除外。但真实的东西不一定都有历史记载。现在不整理,等着下一代吧,时过境迁,不见了当年的见证人,没有了当年的遗迹,就晚了。我整理的这部书,是真实地,是在尽一份社会责任。别人整理,不见得很全面,因为现在的见证人都少了。同样一件事,访问一个知情人,不一定说完全。访问好几个知情人,说的就比较完全。我收集这样的素材,是从四十年前开始的······

噢!四十年前,那你是从十几岁的少年时代就想作一本书吗?我不解,请他说下去。

一说话就长。他说,文革中期,也是我十三岁时候,有一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激发了我要写书的热情。

那一天,村里来了一个一瘸一拐担着柳条筐栓菠萋的人,一边进村一边拿一串破散刀片忽闪着,哗啦,哗啦地响,父亲一听声音,就和伯父说;“王祥来了”,全家人很高兴,父亲叫我把他请到家。我们和伯父已分家,但还在一个院子里。两家兑了面粉招待他,并围着磨盘吃饭,让他讲过去战争年代的故事。

他是土门村人,战争年代是民兵队长,抗日那阵子经常为山里的八路军送信。和父亲,伯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解放战争中,在一次与土匪杨富的战斗中身负重伤被俘。敌人把他捆到树上强迫他投降,他誓死不降,被敌人连捅二十几刀,当场昏死过去。第二天竟奇迹般地活下来,他的对敌斗争故事在沿山一带流传的很多。

姑姑听说王祥来了,专程从大石岩里的李沟赶来看望他。解放战争中,霍云桥组织民兵与进犯灵山里的国民党土匪展开激烈的战斗,并在运动战、伏击战中消灭敌人。在一次伏击战中,部队刚埋伏好,就被特务识破,特务放火烧山破坏埋伏,同时给敌人报信。十五岁的姑姑一面和特务搏斗,一面滚灭刚点燃的火苗,衣服和一头秀发被烧焦,从此再也没长头发。她扑灭了山火,吓跑了特务,保障了伏击战的胜利。

王祥见姑姑来了,十分高兴。大家聚在一块畅谈未来,现在、和过去。回想过去的岁月,我们家在1937年到1938年失去了四位亲人的性命。在投奔八路军的路上,更是经历了想象不到的磨难。说到伤心处,全家十几口抱在一块痛哭了很久。姑姑更是哭得死去活来。

王祥劝了这个劝那个,大家不哭了,开始给我们姊妹几个上政治课;“你们年轻人,身在福中不知福。不知道旧社会的苦,感觉不到新社会的甜。战争年代我们打江山,跟着毛主席干革命,跟着八路军打鬼子,跟着共产党打老蒋,参加农会斗地主,分田地,流血我们不怕,牺牲我们不怕,为的是谁?就是为的你们能过好日子。怕的就是你们不听共产党毛主席的话。怕的就是你们背叛革命。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要斗私批修。阶级斗争,一抓就灵。锤头砸烂旧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切缉获要归公,这是八路军的纪律,也是我们民兵的纪律。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他不着边际的政治课大家还真的爱听。最后一句竟高声唱了起来。本来还噙着热泪的大家,听他讲话,禁不住偷笑。可到最后,也跟着唱了起来。唱后,大家又笑了。王祥又说;“烈士的血不能白流,英雄的事迹要传扬,你们要把他们记下来,把战斗故事记下来,编成诗,编成书,编成戏。要让大家都知道,让子孙后代都知道。小日本,反了你!”他最后的一句,把大家又逗笑了。伯母骂了他句;“死梦祥(小名),逗我们哭,还逗我们笑。”王祥又说道;””这是毛主席的战略方针,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哭我笑。”再一次把大家逗笑了。我却没有笑,应该让英雄的事迹传扬,应该记住这段难忘的岁月,应该把他编成书,编成诗,编成戏,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这段难忘的岁月。从此,我便在心里种下了要写故事的想法。于是十分留意大人们讲过去的人和事,凡事总要问个知根知底。这就是我收集《灵山疾风》素材的开始。也是对八路军的一个承诺。

他说,他上学刚开始个门功课都很好,由于写故事,听故事,学习走了偏门,除语文外,其他各门一路下滑,以致到高考,他6分之差落榜。以后参加了南京文学院,鸭绿江文学、当代诗歌和鲁大新闻系函授学习,发表过一些小东西。

由于他知道最多的抗战故事大多发生在古灵山为中心的周边地带,且灵山又是传说中女娲捏土造人的地方,女娲是中华民族之母,把这些故事编辑到一块,经过巧妙地艺术加工,起名叫《灵山疾风》最合适。也是侧面宣传了灵山的知名度。

这些故事要经得起历史的考证。为此他跑图书馆,书店,地摊,党史办、文教局,电视局寻找资料,多次下去采访知情人,一个案件,一个故事,一个人说了不算,力争找全面,说完整。白天采访,夜里整理,通常熬到天亮。整理出来的人物、时间、地点和历史大多吻合。还有史料记载错误的,他也都实事求是地给予纠正。多少年来,他整理的材料放的桌上、柜里、床上、席下都是。他走访的记录都厚厚地一大沓。写的手稿一大叠。

《灵山疾风》集中的整理时间是去年五月。当时为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他决定做一个专题片,作为建党的贺礼。他与电视局专题部走访,拍摄了有代表性的几个村庄,走访了一些老八路、老民兵,掌握了一手大量的有关故事和信息。专题片分别在去年71日前后由淇县1/2频道连续两次播出,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少人建议再继续拍下去,出版些书。

这些建议激发了他的积极性,对故事进行了严格的精心挑选。在进行整理编辑。白天他还要下地干活,还要去打工,或专门去采访,查资料,夜里就专心坐下来写。写几个章节就去打印一次,一天又一天,一夜又一夜,从不间断。为此他也花去了将近全家一半的收入。

如今的经济社会,去干不挣钱还赔钱的事,有谁能理解?他周边的人包括亲戚朋友没有一个人能理解。有人还说泄气话,甚至冷嘲热讽。只为了四十年前的一个承诺,他奋斗了四十年,赔出去的太多太多,而收到的是零。

有好多好心人看到他那样没日没夜地干那根本脱离现实地活,夜夜伏在桌子上,把身体都累垮了,背也趴弯了,劝他不要再折磨自己。他却说;“比起过去亲人们受的罪,受的苦,这根本算不了什么。司马迁在监狱里作《史记》,左丘明在两眼失明的情况下作《左传》,保尔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也作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们的事迹感动了多少人,激励多少人战胜困难,而他们不也是从来就没有想到有任何回报吗?我是好好的一个完整人,只不过把别人休息的时间,别人打麻将的时间用在了写作上,尽管见不到收获,但也赔不了什么。虽说也花几个小钱,但那是别人吃喝玩乐的钱。我把这个钱花在正事上,不也挺有意义吗?

多么宽广的胸怀!多么执着的追求!他确实在为社会作贡献,在为过去八路军的期盼来兑现自己的承诺。我相信他一定能够成功!淇县党史办主任高明筠给予了客观、高度的评价。

他说;“作为一个农民,能够长年关注地方历史,通过实地走访考察来收集历史材料,确实付出了艰苦的劳动,这一点很不容易。这些材料对我们今后地方党史的研究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杨秀平

 

1《灵山疾风》已通过县党史办审阅。故事梗概在去年淇县电视台专题片以《朝歌疾风》为题在71号左右分两次播出过。(2011

2有关蔡云的事淇县电视台2012815号一、二频道已报道。同时鹤壁台新闻综合频道817号—19号也给予了报道。

3现在《灵山疾风》已进入最后整理阶段。

4 2012920号,鹤壁经济广播电台 蔡云、杨秀平进行了专访。109日在《感动鹤壁》栏目播出,约26分钟。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灵山疾风》经作者蔡云授权  本站独家刊登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制作:老农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