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井沟垒岸造田
五龙洞佛爷惊现
蔡
云
一九七五年,正值学大寨的热闹时期,淇县灵山里的凉水泉村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垒岸造田髙潮。村支书晋守业带领男女劳力在村西南的枯井沟里苦干了一个春天,垒岸造田十一亩。
地造好了,岸头垒的很整齐。为了适应政治形式,岸头上到处用白石灰水刷上了醒目的标语口号:“苦干实干加巧干,一年实现大寨县”
等。但这一年少雨,虽把地平整好了,但秋苗种不上。晋守业看着土地发愁,看着标语苦笑。当他看见这沟上边的五龙洞时,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头产生了:挖开五龙洞,引水灌溉农田。
这个五龙洞在枯井沟的西岸,东西走向,洞口朝东。当时洞口高两米,宽两米,洞深多少米,没人说得清。往常年只要一下大雨,洞里就会哗哗地往外流水,并且支的时间很长。只是这几年干旱,水才不往外流了。但在距洞口深五米处,就有水了,而且长年都保持到这个水位,并且越往里走水越深。如果把这个洞的洞口凿低,水就能自动流出,不但能浇这一沟的地,就是全村的浇地、吃水问题也能解决。
支书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于是在各小队抽出棒劳力八人,紧张地排水清淤凿洞口。
村中的棒劳力李田志,这一年三十七岁,一身是胆。在排水清淤中,他总是钻在洞的紧里边。排水和清淤是一道工序,既把淤泥搅混用水桶泼出去。当时造了三个大坑,从里到外一个坑一个坑地往外泼水,每个坑都有专人负责。有一天负责外边大坑的人水泼的慢了,水位增髙了,阻住了空气的流通。在里边的李田志顿感周身阴冷,头晕目眩,差点昏倒在水里。他依着洞壁,拼命地喊叫了很久。外边增加了劳力,奋力把泥水泼退,才把他从洞中扶出。
为了测量这个洞的深度,李田志和三个胆大的棒劳力手里拿了三节电灯和一丈多长的木棍,扯着测绳,淌着齐腰深的水往里边探险了。当他们拄着棍淌到三百八十米深时,眼前一亮,奇迹出现了:洞壁的两边垂直地竖立着两根天然的石钟乳石柱,檩条般粗细。中间的莲花座上坐着笑面虎大肚弥勒佛。而在弥勒佛的身后,不停地传来“啌啌”
的声音。这里就好像是一个门,如果骑着佛像才能勉强挤过一个人。佛像身后的水,黑攸攸的,使人目眩。用棍去捅,捅不到底。用测绳接上一根,捅不到底。再接一根,又捅不到底。把四根都接上,都四丈深了,还是捅不到底。他四人吓得不敢再往前走。李田志晃了晃那佛像。还真把他晃动了。他轻轻地抱着佛像,一步步地出了山洞。
这尊佛像也是天然的石乳钟石,质地很轻,控干水后,八十公分髙只有八十多斤重。李田志把他抱回家放在阳台上,引得全村人都来观看。大家看着,议论纷纷。有的人说,这本不是家里的佛像,恐怕请受不住,要生病的。李田志先是不信,后来果然感到身体不适,也开始头疼呕吐了,经不住大家的劝说,十天后又把他送回了原处。但李田志的病并没有好转,并且在一天天加重,一年后就去世了。
后来又有探险家到这个洞中探险,都说这个弥勒佛不翼而飞了。
经过那次开凿和后来晋守业的儿子晋小忠在那里开发,现在的五龙洞口高三米半,宽两米半,洞外新打了混凝土水渠,并修了大水池,把洞水引出,用于解决浇地和人畜用水。但因今年春旱情严重,今天笔者和记者韩小雪及赵永强前去采风时,还未见洞水涌出。我们衷心地祝愿它能造福这一方百姓。
蔡云:14783920988
2013年7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