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在评价战国诸家时,分别用了很简短的话,画龙点睛地指出了他们的特点:儒家,以亲感人,语重心长,用宗法秩序奠定了礼法的基础;道家,以德惠人,美妙玄思,用自由创造滋养着子孙的智慧;墨家,以爱砺人,慷慨高歌,用博大的胸怀践履着侠义的事业;法家,以力治人,舍身殉道,用强硬的铁肩捍卫着文明的尊严;兵家,以智屈人,正气凛然,以审时度势的理性坚守着和平的防线;阴阳家,以喻醉人,出神入化,以海阔天空的想象抚驱着生命的信仰;名家,以理服人,义正辞严,以周详严谨的言辞勾勒出科技的逻辑网。
那么纵横家在这位学者笔下是怎么描述的呢?“以利动人,巧舌如簧,以趋利避害的智慧维护着理性的生存。”对于哲学来说,有“屠龙术”与“屠牛术”之分。前者很高级,但不实用,因为无龙可屠;后者很卑微,但是“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很管用,也很实用。鬼谷子的纵横术,也许在有些人看来,显得太“技术”了一点,“世界观”的分量还不够重。但是,在我看来,它就是一种“屠牛术”,用在牛身上就会起到被解之牛“不知其死也,如土委地”的良好效果。
下面再看一段别人的一篇文章:
一直以来,我们都以为,下人们对王熙凤的恨,真的就是她的为人有问题,为人太狠。可是,当读到第五十五回李纨、探春、宝钗当家一段时,才发觉,事实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请看:
“众人先听见李纨独办,
各各心中暗喜,以为李纨素日原是个厚道多恩无罚的,自然比凤姐儿好搪塞。便添了一个探春,也都想着不过是个未出闺阁的青年小姐,且素日也最平和恬淡,因此都不在意,比凤姐儿前更懈怠了许多。”
这是什么心态?这样的心态可要得?这是典型的刁奴悍仆心态,简直就要势大压主了。面对这样的心态,我们就明白王熙凤为何要铁腕治家了。在这里,可以肯定的,是下人们的为人有问题,心态有问题。
接下来,更加不堪的来了:
“只三四日后,几件事过手,渐觉探春精细处不让凤姐,只不过是言语安静,性情和顺而已。可巧连日有王公侯伯世袭官员十几处,皆系荣宁非亲即友或世交之家,或有升迁,或有黜降,或有婚丧红白等事,
王夫人贺吊迎送,应酬不暇,前边更无人。他二人便一日皆在厅上起坐。宝钗便一日在上房监察,至王夫人回方散。每于夜间针线暇时,
临寝之先,坐了小轿带领园中上夜人等各处巡察一次。他三人如此一理,更觉比凤姐儿当差时倒更谨慎了些。”
我们要问,李纨、探春和宝钗这样做,这样管理一个大家庭,有错吗?有不妥吗?没有。持家应该就是这样的。可是,下人们的反应却是这样的:
因而里外下人都暗中抱怨说:"刚刚的倒了一个‘巡海夜叉',又添了三个’镇山太岁',越性连夜里偷着吃酒饭的工夫都没了。"
可以分析一下:
1、李纨、探春、宝钗的为人一贯很好的,可是,一旦做到王熙凤这个位置,照样被骂,可见不是王熙凤管理有问题,而是这个位置有问题,是个风口浪尖的位置;
2、而且,管理得越好,就越被骂;
3、下人们不是也认为李纨是个老好人吗?可是一旦侵犯了他们的利益,打扰他们夜里斗牌赌博吃酒取乐,也要被骂的。
这时候,人换了,不是王熙凤当家了,而换做了三个平素很会做人很会为人,很注意不得罪人的李纨、探春和宝钗了,怎么样?依然被骂做“镇山太岁”;人换了,反而被骂得更惨。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不是一个为人是否好是否到位的问题,而是位置本身的问题。当然,这也从一个反面说明,被骂做“巡海夜叉”的王熙凤,持家也是很得法很厉害的了。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也要为凤姐想一想,她这个位置,其实本来就是要被下人们嫉恨的。她这个位置,是多么的不容易。那些下人们对她的恶毒的评价,尽管大多数还是事实,但一则那是王熙凤生存的策略,可以理解,二则是下人们对王熙凤实施疯狂报复的一个最主要的渠道呀,正是有了这样的铺垫,八十回以后,荣国府的仆人,比如被王熙凤指使去杀张华的旺儿很容易就被忠顺王府收买出卖凤姐也就可以理解了。
所以,朋友们,当我们读到一个下人在恶毒的咒骂王熙凤的时候,请千万冷静,仔细分析,不要进入了“下人的思路”而浑然不觉。王熙凤的处境,实际凶险得很呐。问题是,她还一生要强,有仇必报,这样的话,那股反对她的势力,反弹得也就更厉害了。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清楚王熙凤的为人。一方面,要低三下四地逗老太太开心,另一方面还要在下人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严,她活得容易吗?在她这个位置上,如若不去寻找“趋利避害”之策,怎么能够“理性的生存”呢?
王熙凤可能没有读过鬼谷子,但曹雪芹应该读过。在《红楼梦》中,人人都是鬼谷子的“学生”。贾宝玉不懂鬼谷术吗?非也!贾宝玉保护自己的办法,就是把自己藏在女孩儿堆里,让他的敌人觉察不到他的“政治野心”。他采取是“阴”是“阖”的策略。林黛玉不懂鬼谷术吗?非也!她采取的是用“小心眼”时捭时阖,时揣时摩的策略。反复试探宝玉的态度,直到掏得宝玉的真情才算放心。黛玉保护自己的策略,就是以泪洗面,以柔弱示人,虽性格要强,但因身体太弱,谁也不会真把她当成真正的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