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之窗》(作者文集之八)                       《马湾春秋》序                     作者简介

 

 

《马湾春秋》---作者: 赵有勋

马湾村的教会

我村有两个教会。一是圣人庙街的老奶会,它是由圣人庙街赵家胡同,和王街的群体组建而成。它可以说是个慈善组织。二是,由张街和赵街群众信仰的耶稣教。

老奶会早在土改后消失,而灵魂至今仍在,这个组织始终没有一个具体的领导人,而好心人总是会有的,领头人虽未推选,但总有人会自动任其职的,后被众人认可。如今这位领号人是我的六弟赵有民,不管谁家办丧都离不开他。他的主要任务,是指挥打发死人棺木安然入土的。

耶稣教会今还存在,还稍有发展。该教会的组织,比老奶会的组织要严密,他们除了在阶级斗争为纲的紧锢揍时期,停止了活动外,凡是在国家政策的许可下,都照常地每礼拜天过他们的组织活动,该组织为教徒办了好多好事。

宗教信仰,在建国后历次的宪法中,都记载了人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权利,可是在农村的阶级斗争的年代里,我村的耶稣教是受到了限制的。这是我亲眼所见,因为我和耶稣教徒始终保持了紧密联系,原因是我从小最爱听他们唱的歌曲。

我记事,老奶会的领导人物是赵老显,其实主要负责的家字派,年长的赵家其和王街威信较高的王金合。每年只有一次活动,活动日期元宵节的正月十六。活动地点在圣人庙内,说是活动,其实,也不过会员们在一起吃一顿饭而已,操办这一顿饭的主任不固定,如同打麻将轮流坐庄一样。就餐者不一定是家里的当事人,男女老少只要是个人头就可以,质量的标准是大烩菜和馒头,饭后每人带回两个大蒸馒,这顿饭对我家来说不咋的,对较穷的会员来说,却不可轻视,就餐者大都是最能吃的,因为我家不在乎,所以我的两位叔叔,和我哥俩也像轮流坐庄一样前去赴会,这是我爷爷制定的条例,由于我无论干啥都爱抢占头把交椅,而叔叔们那时也都是孩子,所以心里自然不满。可是家里人宠爱我,所以我还是抢占了这头把交椅,那时我才8岁。

现回忆这顿饭,感到非常有意义,若非这顿饭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我村的老奶会,是不会有人用文字记录下来的。

老奶会敬的是菩萨,传说有女无男的家户,若大年初一收到第一人敬的香火,它定会把一男孩送给她。家福的老婆,光生女孩,为求子,曾好多年大年除夕为它烧第一炷香不睡觉,可是菩萨老奶也从不恩赐她,为此家福又娶了二房。可菩萨老奶仍未使他如愿以偿。后因病改为崇拜耶稣教,他的二闺女年长我两岁,那耶稣歌唱的可好听了。因俺两家错对门,我常同她跪在那耶稣被钉在十字架像前祈祷,为此我也爱上耶稣教了,我家不信耶稣教,但也不过问我。

老奶会本应该是敬奉菩萨的一个群众组织,而它兼顾着埋葬死人的重要职责,备有埋葬死人的工具,而抬死人者却是不固定的,人员虽不固定,但逢大户人家死了人则需精心策划。

富户人家的老人,死后用的是柏木大棺,棺的板薄厚可是大有讲究的。根据棺材的重量分为八抬、十六抬和三十二抬的。

因为谁家也有死人的事情发生,所以抬死人的组织也就自然形成了。这个组织虽无严格的规定,而成年男子必须参加,但社会风俗令你非参加不可。凡是死者家属趴在地上给你叩头,即便忧愁也得应下,否则,是会有报应的,这个风俗延续至今,由此可见它是一项公益事业,我们那一带至今还实行土葬,所以这一无名的群体组织是不可缺少的。

现在农家门的宽度,是因人而异。那时农家的正门宽度,是有一定尺寸的,是按最大棺材的尺度来做的。门的宽度,比棺材最多宽出40工分。抱棺材头的二人必须是彪形大汉,还必须呼应紧密配合,否则是难以负责重任的。另一个抱棺材尾的人也十分重要,因为门窄,抬棺材的,中间的两边各二人,用两个木杠构成斜形的四边形抬出。若是三十二抬的大棺,那捧头的两个和抱尾的一个,那可是须大力气的。记得曾有抱头的累的吐过血。

抬者称为抬重的,别看这是个笨活,也并非光有力气就行,还必须步调一致,否则不能形成共振,是会有人受害的,若能形成共振那将省力很多,凡是学过物理的人,不难理解。那时的人大都没文化,但负责指挥的人,他虽不懂这一理论,可他会怎样操作。

从为我母亲办丧事中,我了解到,马湾村民的婚丧大事从古至今,从未有统一的组织,一旦事到临头,对大家族来说问题不大,不用请便会有人自动前来帮忙,对小家族来说,可忙的马不停蹄。为免除小家族婚丧大事之苦,我倡议村党委在村内建立筹办婚丧大事的一个组织,因为这是事关民生的大事,他将起着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有一定的意义。

土改前,马湾村耶稣教的领导人,是张信尧,字存一。土改后他到淇县城内开饭店,他本家的弟弟,张信良接了他的班,名誉上是他,其实是他老婆。她娘家是浚县草店人,她自幼就信耶苏教。草店是信耶稣教的兴地,也是结良缘的媒体,这是我村耶稣教兴起的原因之一。

土改前我村信耶稣的不多,自从草店村的几个闺女,嫁到我村后,我村的耶稣教徒遍布到各个街道。后来南边的霍街,北边的刘街,娘娘庙等村的耶稣教徒,逢到礼拜天准时都到张信良家聚会,还聘请浚县马胡村的讲师讲课,张信良的老婆成为我们那一代的耶稣教的头目。

她死后,她儿子成为她的接班人。她儿子死后,她的二孙子又接了她的班。她二孙子,可称得上,青出于兰盛于兰,把耶稣教的事业发扬光大。

耶稣教徒聚会个个都心情舒畅,进入会场把一切不愉快的心思都抛之九宵云外了。认为耶稣是世上主宰人间一切的真神。认为人都有罪,只要祈祷真主便会免灾消祸。一旦灾难临头,便认为应有的报应,所以便心安理得承受灾难的惩罚,这对战胜困难的心里作用,有莫大的好处,我认为,这是信仰耶稣所得到的实惠。这一感受,是从我孩子他大妗身上总结出来的。

她性格刚强开朗,后因病魔缠身精神受挫加入了耶苏教。自从加入耶苏教会后,由于她相信耶苏是她的救世主,每天都有一个愉快的心情,病情日益好转,所以她认定她的命是耶苏赋于她的,其实不然。

毛主席所说,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回顾我的经历,和耶稣教发展的历程何不这样。

按耶稣教徒所说,耶苏是他们的救世主,可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国策就不许他们活动,他们也就挂牌停止营业了。同时中国的各民主党派也遭到厄运,这不是足以说明了,国家的政策和策略是决定人的命运吗?所以我说国策是决定人的命运的。

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的英明国策,给全国各项事业带来新的生机,我村被关闭的耶稣教会也复苏兴起,领导人物是张信良的孙子和他的老婆。他两口都在专业豫剧团工作过,他拉弦他女人唱戏,他家成了耶稣教会的讲堂和娱乐的场地。在他两口的努力下,我村的耶稣教会成为我们那方水土教徒的集中地。

从我记事起,我村的耶稣教是一个弱势群体组织,发展的成员大多都是家有病人的贫困户,或中年丧夫孤寡的妇女和男子,他们宣扬耶稣是救世主,会从苦难中拯救出来,他们的遭遇是命中注定的,使他们信赖耶稣是世上唯一的真神。在那医疗条件太差,经济困难的时候,耶稣教徒以神医的身份宣扬耶稣教的《圣经》,去迎合病人的心里,这对他们来说是及时雨,绝大多数教徒就是这样加入组织的。

教徒入会是非常容易的,一不写申请,而不交会费,有了困难教会还设法给于周济,既然是个组织总是要开支的呀,其经费从何处而来呢?一是政府给予拨款。二是教徒捐资,捐多捐少不受限制,这和敬神者一样,心诚则灵。开始捐多捐少教头从不公布名字,后来就贴榜公布了,为的是激励会员多捐,但从不轻视那些捐钱少的和不交的。

耶稣教徒一不烧香,二不磕头,给人看病也不用药,凭的是跪地祈祷和唱灵歌。我少年时出于好奇,我家错对门家的二闺女年长我两岁,她全家信耶稣,她唱歌最好听,我曾伴她为她父祷告过,至今我还牢记《耶稣十大苦》一曲:一苦受贫穷,耶稣住马棚,呼呼地西北风吹得他浑身疼……

他父患的是食道癌,病情现形时已到了晚期。如果有现在的医疗条件,也许不会及早丧命。他家并不穷,可她从不请医生看病,他相的是真主,而这位救世主挽救了他二年,也没救活他的命。人临终时是十分痛苦,而他死后表情确是很坦然,这无疑是真主的作用,因为他是耶稣的忠实教徒,他相信人死是一个必然过程。就他而言他因耶稣多活了一年,这也值得。

我亲眼目睹过,因信耶稣病情好转而痊愈的教徒,符合不花一分钱便能治好病的逻辑,但并非《圣经》上所说能治百病,它只能治疗人的思想病,这种疗效是显而易见的。

就那家福来说吧,他之所以能多活一年,凭的是祷告和唱灵歌,他每天跪地三次,每次按一小时计算,那他每天就锻炼三个小时,生命在于适当的运动,这是他能多活一年的主要原因,再次是唱歌,唱是消愁解闷的灵丹妙药。人心情舒畅与否,对病情的转化起非常大的作用,从这两点看信耶稣是有好处的。

除此之外,信耶稣还有好多好处,他是一个宗教,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坚定地走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对教徒进行爱国爱教的教育,这对构建和谐的社会有莫大的好处。再之教徒之间的互相帮助有的胜于亲情,是令人羡慕的。

上篇<--- 本篇 --->下篇

 

返回主页     留言评论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淇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     机关电话:0392-7226048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网站联系电话:0392-7226249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