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之窗》( 作者文集之二)        首页  

 
《王守振文集》---作者: 王守振

感受阿姆斯特丹

 

 

      在没有去阿姆斯特丹之前,从平面媒体、影视媒体、网络媒体上,关于阿姆斯特丹市的介绍,几乎众口一词,阿市是如何的风情万种、如何的充满暧昧气息、如何的奢侈享受,甚至红灯区里纳税、同性恋可以结婚、安乐死合法等等,使我对远在欧洲西部大洋岸边的这个城市,在好奇向往之余,也产生了一种心理戒备,甚至想到了“墨子回车、弟子掩目”的典故。然而,当走进她,身临其境,悉心感受,才知道什么叫偏颇,还原了心中一个真实的阿姆斯特丹。

      阿姆斯特丹是荷兰的经济首都,海牙为荷兰的政治中心,因此,荷兰是一个特殊的有两个首都的国家。除此之外,荷兰的地理位置也很特殊,虽然只有一千多万人口,但全国三分之二的土地面积平行或低于海平面,有些甚至是在海平面6米以下。所以历史上荷兰就是沼泽之国、森林之国。一直到现在,阿姆斯特丹国际机场还处于海平面4米以下低洼处。历史上,由于荷兰濒临大西洋,属于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国家,一年四季海陆风盛吹不断,勤劳勇敢的荷兰人,筑坝围堤,囤土造田。人们在治理沼泽的实践中,发明了抽水风车,既营造出大片陆地,又营造了生息的家园。后来人们又用风车灌溉农田、碾米磨面、加工饲料、炸油造纸等,因此风车成了荷兰人的生活必须,也成了荷兰王国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难怪至如今,人们还常常说:“上帝创造了人类,荷兰风车创造了陆地。”

       基于对风车的膜拜,所以在尚未进入阿姆斯特丹之前,我们就直接去了风车民俗村。村内仍然保留着16~17世纪的建筑,典型的欧式平房坐落在绿树环绕的院落中,弯弯的小河上搭建的木制曲桥格外抢眼,一架架风车高昂着风页,接纳着初春的暖湿海风缓缓转动。这里的天空更加湛蓝,几片洁白的云朵仿佛也和我们一样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寻访。村中间还有一湖,风车的倒影,伴随着云影天光,在几只优雅的天鹅和一群野鸭的搅动下一起跃动。村内还有用传统工艺制作木鞋、奶酪的手工作坊,为游客提供了参与项目,满足了游人们购买纪念品的需求。漫步风车村,深为其恬静优美的自然环境、庄重古朴的欧式建筑、沉淀着荷兰发展的历史以及传承着传统的工艺技术而陶醉。

      行走在阿姆斯特丹的大街上,宛如在画廊中穿行。哥特式、罗马式建筑齐整地排列在街道两侧,车辆川流不息,井然有序,如果斑马线上有行人过街,不管是红灯还是绿灯,所有的车辆都会停下来,有些司机还会心一笑,甚至招手示意,让行人过去后自己再匆匆赶路。街道的交叉口,辟有很多花园,古树名木,绿草如茵,繁花锦绣。树有法桐,多为两人或三人合抱之粗,还有高大的橡树,直插云霄。虽是初春,但嫩芽已上枝头,鹅黄伞盖,硕大而繁密地铺罩在花园上空。草坪上,三五成群的鸽子在悠闲地叨啄着什么,曲径边的老人和孩童在低低私语┄┄这本身就是一幅动人的图画!恐怕最会构图的的画家也不容易表达出这种天人合一、人鸟和谐、风光旖旎的意境吧!

      阿姆斯特丹市内还有160多条大小水道,1000余座桥梁。其实,有些河道就是傍着街道向远处延伸。河道两侧的建筑物,白墙斜顶,错落有致,倒影在运河中。其中绅士运河、国王运河、王子运河环绕在市中心,成为水路交通枢纽。由于人多地少,一些市民以船为家,船屋就停泊在运河中。乘船漫游,桥梁交错,水路纵横,人居水上,水入城中,人水相依,景自天成。

      阿姆斯特丹是一个异常崇尚文化艺术的都市,仅博物馆就有40多家。每个博物馆里,都收藏有大量的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珍品,其中不乏蜚声世界的艺术大师的杰作,伦勃朗便是杰出的代表之一。伦勃朗的艺术风格,是用黑影作背景,黑影里渐渐透出黄黄的光亮,光亮里再安排他精心设计的画面,有如梦幻和现实的交汇。正是由于他在十七世纪创造了这种极富个性的艺术风格,一直到十九世纪的“艺术浪漫运动”,人们还在以他为楷模。但是,即使是这样的艺术大师,起初也曾不被人理解,甚至还蒙受委屈,遭受压抑。1642年,阿姆斯特丹射手公会请伦勃朗画一幅巡警群像画。伦勃朗便把其设计成紧急出发前的场面,武士们个个手持兵器,有的在眺望,有的在指点,有的在低声谈论,左端一个人正伸出右手擦拭枪口,中间一位正在给身旁的士兵吩咐着任务,而右侧则是一个鼓手,人和鼓只露了一半,神色紧张,正在擂响战鼓,提醒队友们集中注意力,准备出发。整个画面栩栩如生,维妙维俏。但是,就是这样一幅动感十足、光线运用疏密明淡巧妙自然的油画,却受到了主顾们的控告,他们有人为自己兑一样的钱而在画中的位置不同、明暗程度不同、清晰程度也不同而大为恼火,将伦勃朗告上了法庭,要求画家重新作画。伦勃朗为了艺术,坚持不肯重画,尽管此后受公会势力的影响,再没人敢请他画像,但伦勃朗就是这样的气节,坚贞不屈,宁折不弯。艺术终究是艺术,这幅画因此而弥足珍贵!如今,这幅取名为《夜巡》的油画,就珍藏在阿姆斯特丹的国家博物馆里。

      沉浸在阿姆斯特丹的风景和文化里,感受着繁荣与发达,领略其多元文化的交融。想起当初的一些心理戒备,甚至想到战国初期的墨子游说到朝歌,当听说前面就是殷纣王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殷商故都,急命车夫调转车头绕道而行的典故。想到了孔子的徒弟颜回、子路、宰予等路过朝歌时,催马快行,并用手捂住眼睛,唯恐目睹了这个处处灯红酒绿歌伎成群的“凶地”令“墨子回车”、令“弟子掩目”的典故。相比之下,当初的想法是多么的单纯和幼稚!审视一个城市,应该宽容和大度,应识其灵魂。勤劳勇敢的阿姆斯特丹人,在沼泽和海水中,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变沧海为桑田,建设了美丽的家园。如今的阿姆斯特丹,更因为其兼收并蓄的豁达风格,张扬着自己的个性,倡导着文化的融合,创造着社会财富,处处昂扬着健康向上的力。

      这,就是真实的阿姆斯特丹!

 

 

 浮光掠影看巴黎<---感受阿姆斯特丹--->走进法国CDC            [ 返回主页]

 


      作者简介:王守振 男,汉族,196410月出生,河南长垣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学位。1985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7月参加工作。先后从事疾病控制、爱国卫生、卫生监督等工作, 200312月任淇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现为河南省卫生厅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河南省卫生厅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