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之窗》( 作者文集之七)                                            作者简介

 

 

《爱民评论007》---作者: 徐爱民

从赵士达看对被告人社会考察之难

     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的《贞观长歌》(下部)里,赵士达无疑是一位风云人物。这位深谙为官之道的小人,凭借各种卑劣的手段,赢得了官场、民间一片叫好的强大“声誉”,以至于差一点儿谋到了京兆尹(首都长安的最高行政长官)这样的炙手可热职位。好在唐太宗李世民并非任人摆布的昏庸皇帝,居然在这一片叫好声中看出了端倪,非要弄个水落石出,最终才没有让赵士达这位善于伪装的野心家、阴谋家和大贪官阴谋得逞。但唐王朝也因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太子李承乾被废,驸马刑部侍郎独孤谋被流放,赵国公长孙无忌辞官归隐,邳国公长孙顺德下了大狱。
其实,赵士达的伎俩并不多么神秘,依我看无非是四个字——投其所好。他先是向老上司长孙顺德献媚,送上20多顷地作为“糖衣炮弹”,看到未能奏效就又抛出了四姨太这个娇滴滴的“肉弹”,终于让长孙顺德这个贪财好色的老狐狸缴械投降。在长孙顺德的引荐下,赵士达又依靠送礼和政治投机,傍上了太子李承乾。长孙顺德还疏通了太子李承乾的政敌魏王李泰,让他不在其中作梗。为了拉拢到安康公主的驸马独孤谋,赵士达就用乡情来做敲门砖,别出心裁地就地挖起两大坛土,谎称是从泽州独孤谋家的地里带来的,骗得了公主和驸马的好感。在地方上,赵士达依靠欺骗手段将近7000户百姓迁往北边的荒地,捞取了“政绩”。他鱼肉百姓,百姓不堪其苦,上告又告不倒他,只好联名称颂他,好让这个“吸血鬼”早日离去。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因此,评价一个人的好坏,自古以来都不是一桩容易事。对于干部的政绩好坏,也一向就有“政声人去后”的说法。赵士达大奸若忠的种种表演,给这些古语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注脚。由此我想到了近来沸沸扬扬的对未成年被告人社会调查制度,有人对此项制度大声叫好,有人对此项制度大摇其头。对一项制度有褒有贬本来是极其正常的事情,但在我看来关键问题是要在推行这项制度中兴利除弊,其中需要防止的最大弊端就是社会调查的失真。倘若社会调查得来的资料不经过质证,就直接作为对被告人量刑参考的证据,就有可能让赵士达之流占到便宜。对此,我想还是审慎一些,法官不宜直接指定社会调查人,而是应该让公诉人和辩护人分别开展社会调查,并通过法庭质证来去伪存真,最终作为法官量刑的参考才较为妥帖。如有必要,还可以把社会调查的资料通过一定的途径向社会公开,广泛征求意见,最大限度地防止社会考察失真。其实,对于一个未成年被告人,既不可能人人都赞不绝口,也不可能人人都恨之入骨,在褒贬之间如何把握他的现实表现主流,确实需要法官的睿智和冷静,千万草率不得。如果通过收看《贞观长歌》(下部),那些对未成年被告人实行社会考察的法官们能得到这样的启示,对于完善这项制度、更好地服务和谐社会建设都该是大有益处的。

邮政编码:456750
通讯地址:河南省淇县人民法院政治处 徐爱民

 

上篇<--- 本篇 --->下篇

 

返回主页     留言评论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由河南省淇县科技文化局、淇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     机关电话:0392-7226048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网站联系电话:0392-7226249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