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迹》作者:杨金国
     

 

 

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王舒苗烈士传略

 


  王舒苗,原名王鸿裔,1905年生于淇县良相村,青年时代思想进步,积极参与革命活动。1938年参加八路军129师344旅688团。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688团宣教股长、敌工股长,129师新一旅敌工科副科长,太行七分区敌工科长,汲、淇、汤、辉四县办事处主任等职。1944年10月10日,为国捐躯,时年39岁。1956年烈土遗骸移葬于邯郸晋冀鲁豫烈土陵园。

    出身贫苦 发奋读书

    王舒苗幼年,家境贫寒,祖母与其父分家以后,全部家产只有一条扁担、一只风箱、一口铁锅。无奈,全家人便离开家乡,求食于浚县淇门外祖父家,过着寄人篱下的苦难生活。其父无地耕种,就以贩卖书籍为职业,维持全家人生活;然而,殚精竭虑,苦心经营,也还不能维持全家温饱。其兄因生活所迫,到煤矿做工,不幸被砸死。舒苗到了学龄之年,无钱上学读书,只好在家帮父母干杂活。十多岁时靠借贷和亲友资助,免强到淇门小学读书。由于学习勤奋,聪慧过人,得其大舅父的赏识和帮助,继而考入省立第五师范(汲县城内)深造。在此期间,他不爱与人攀谈,每日起早贪黑,发奋读书,涉猎了不少进步书刊,受到了共产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有了正义感和爱国心,认识到国民党政治的腐败,开始探索救国救民之路。虽屡遭磨难,不辍青云之志,立身处世常以“临财勿苟得,临难勿苟免”自励,终以出色的成绩完成了学业。

    走向社会 摸索真理

    王舒苗五师毕业以后,试图唤起民众,改变黑暗贫穷的社会,于1927年执教于内黄县楚旺中学,担任国文教员。他不仅向学生传授进步思想,还经常撰文抨击黑暗社会。曾以《印子钱》为题,发文于《内黄县报》上,大胆揭露地主阶级重利盘剥农民的内幕,在社会上引起了重大反响。广大青年读者十分赞赏,而地主豪绅极力反对,扬言要给他点儿眼色看看。舒苗刚直不阿,求教于浚县枋城学校校长吴丹坤(1925年加入共产党)。在吴校长的影响下,他获得了不少知识,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从此,他有意识地接触一些知识分子和穷苦农民。有一次,他回到淇门,对村里的穷苦青年说:共产党就要打过来了,咱们快有地种了,打光棍的日子不会再有了。青年们听了,无不为之高兴万分。
    王舒苗关心兄妹成长,很少封建主义思想。1929年,其妹王鸿迹(现名韩雪,1937年入党,北京轻工业局副局长)年满十岁要上学了,因家庭困难和封建思想束缚,其父反对她读书。舒苗就以历史上巾帼英雄为榜样,说服家里勒紧腰带过日子,让其妹入了小学。中学时期,又将其妹带在身边,一方面传授革命道理,一方面帮助学习文化知识;由于鸿迹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很早就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2年秋后,由于反动势力的猖獗,舒苗避居于北京,一面在北京图书馆就职,一面到北京大学当旁听。这时,恰巧与聂真同住在吉安胡同一民宅内。聂真滑县人,在豫北的革命举动影响很大,舒苗早闻其名。两人一见如故,彼此经常谈心,来往密切。在聂真的影响下,他学习了不少革命知识,弄清了很多疑难问题,开始信仰马列主义,走上革命道路。
    有一次,舒苗回到浚县淇门,适逢刘耕夫前去找他,诉说浚县师范学生,因参加抗日救国游行,残遭警察镇压,自己被学校开除的经过。舒苗听后非常同情,安慰刘耕夫,赞扬学生们的爱国行动,并把《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社会科学入门》给刘阅读研究。不久,舒苗就回到浚县师范任国文教员兼指导主任。在第一次校务会议上,他义正词严地提出“无条件收回校长开除7名学生案”。学校在社会的压力和王的说服下,恢复了刘耕夫等7名学生的学籍。
     “九·一八”事变之后,舒苗深为国难担忧,在教学中,常以沉痛的感情,向学生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幼子仙民未到学龄,舒苗每晨领其绕校园练长跑。人问其故,王笑答:“长大当兵嘛!”后来,仙民真的参了军,其深谋远虑的爱国热忱使人敬佩。
    舒苗平素沉默寡言,对学生却诲人不倦,善于潜移默化,循循诱导,一度成为学生最爱戴的老师。有一次,学生吴复生在日记中写道:“蒋介石江西剿匪(共产党)数年不下,其非一般匪可知,其中一定有相当引人的‘主义’存在……”王阅之大喜,信手写一纸条,约吴来室一谈。晚自习以后,吴至,王关切地说:“从你的思想可见,倘你在大城市,非参加共产党不可。但我们懂得太少了,比如,共产党信仰什么?什么‘主义’引众多人为之奋斗终生,敢于同蒋介石拼死斗争,这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从新学说中努力探索,愿我们共勉之。”吴复生听后,很受教育,至今记忆犹新。
为了便于向学生灌输进步思想,舒苗发动学生成立“读书会”、“教育研究会”等进步团体,借来《新青年》,《生活周刊》,《新生周刊》、《永生周刊》等杂志让学生传阅。学生从中悟出了很多革命道理。有一次,当局企图撤换师范延陵校长和几名进步教师。“教育研究会”知道后,发动各班选出学生代表40余人,前往教育局论理,局方拒不答复。第二天,王舒苗就发动全校学生列队向伪县府请愿,请愿书上提出:一、拒绝秦某任代理校长,慎重校长人选;二、要求教育局账目公开;三、撤惩教育局总务科长刘如芝。伪县府当即答复;前两条可以办到,后一条可据理力争。请愿队伍立即转向教育局,乔局长避而不见。次日学生再往。第三天,教育局勾结浚县伪县长任怀荣(外号叫坏虫)带十几个护兵携枪进校镇压,指责师生“不要有越规行为!”王舒苗不畏强暴,挺身而出,质问任县长:“什么叫越规行为?”学生也你一言我一语地附和着。伪县长理屈词穷,悻悻地说:“你们师范的事我管不了啦!”说完便溜之大吉。这次胜利,显示了组织起来的威力。
    为了扩大规模,增强力量,王舒苗与董乐山(教师)、刘耕夫(学生)共同筹备,又成立了“全县学生教师联合会”,印发了会章。宗旨是:揭露当局之黑暗,使教育制度合理化,为改善学生待遇和给教师增薪而斗争。“学教会”成立后,根据各校会员意见,要求教育局:一、账目公开;二、评比支薪;三,成立经济监察委员会,款产处必须独立等。因局方迟迟不答复,“学教会”就通知全县各校罢课,直到教育局全部答复了条件,“学教会”才下令复课。此次学潮,取得了彻底胜利,但是,王舒苗却被反动当局看成是眼中钉,肉中剌,强令解聘,驱出县境。王只好到镇平宛西中学任教。
    1935年,王舒苗辗转到天津震中中学任国文教员。因散发革命传单,反对国民党黑暗统治,被特务告发,天津市国民党党部以“赤色”罪嫌将其逮捕入狱。并没收了他给亲友代买的进步书籍。敌人的镇压,更加增强了他革命的意志。在狱中,自勉自励,刻苦攻读日文,为其以后作敌伪工作创造了条件。

    国难当头 投笔从戎

     1936年春天,在亲友营救下,王舒苗获准释放。他出狱后,痛感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国事维艰,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在“一·二九”运动影响下,决定放弃教书生涯,投笔从戎。有一次,他告诫学生刘耕夫:国民党日趋反动,华北伪化严重,我们早晚要到抗日最前线,应该到察省投靠共产党吉鸿昌领导的抗日同盟军,只有找到共产党才有出路。“七·七”事变以后,吉鸿昌下野,王舒苗与刘耕夫到国民党29军38师张自忠部(29军响应共产党一致抗日政策,38师后改为59军,张升为军长)。舒苗任59军参谋处上尉书记长。在部队里,他把热心抗战的李少卿(59军军官队队长,后临沂对日作战阵亡)、李一吾、刘鸿书、李春华等数十名重要人物团结在自己周围。然而,蒋介石对日采取不抵抗主义,命令59军撤至焦作,舒苗有些失望。是年年底,他又向组织要来李自如(共产党员)到59军参谋处任上士文书,并领导其工作。当部队退至信阳时,舒苗深感报国无门。这时,他从电报中得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并在平型关打了胜仗。于是,立派李一吾去武汉找党组织联系。联系无结果,舒苗又亲自到洛阳。在洛阳邂逅遇到其胞妹——王鸿迹。鸿迹准备去革命圣地——延安,他非常支持。当其妹要他一同前往时,他郑重地说:“延安是我早就向往的地方,但现在日军铁蹄已蹂躏我们家乡一带,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你去吧!我留在家乡抗日。”舒苗返部队后,策动一个连的兵力准备赴豫北前线抗日,因陈连长临期犹豫未成。这时,他听说太行山上八路军燃起抗日峰火,就只身返回浚县淇门,准备组织抗日游击队。
呕心沥血 组织抗日武装

    1938年6月底,王舒苗在浚县见到了刘耕夫。此时,刘受党的派遣,准备组织抗日武装,两人共同去找滑县县委侯相谷商量。后经地委批准,王舒苗、刘耕夫就召集他们的同乡同学、亲戚朋友积极筹备。7月初,在浚县新镇正式成立了“滑浚淇三县人民抗日自卫军”。由在社会上影响较大的国民党省府秘书长孙至诚任司令,刘耕夫任副司令,王舒苗任政治部主任,董乐山任参谋长。自卫军建机构,刻公章,出布告,印标语,搞得轰轰烈烈。舒苗虽然是这个部队的政治部主任,确是该部队的核心人物,部队的政治领导和很多具体工作全靠他抓。
  不久,八路军344旅688团等主力来豫北围歼王自全、司华生、扈全禄等地方土匪武装。自卫军积极配合作战,在滑县赶跑了扈全禄匪部3000多人。舒苗趁机作敌伪工作,使扈部300人携枪投降自卫军以后,又收容了浚县“老大王”部分散兵,自卫军很快发展到1000余人。
    由于各方面成份的加入,部队作风出现了问题。抽大烟、喝酒、打牌、赌博等现象时有发生。舒苗为了加强抗日力量,纯洁队伍,不分昼夜作思想工作,使部队作风大有好转。
    为了解决给养和武器弹药问题,舒苗出谋划策,让部队一方面在卫河上截击日军船只,夺取武器,弹药、布匹和粮食,另一方面设立交际处,从富户中收集武器和粮食,名曰;“富户捐”。
    为了唤起广大民众共同抗日,舒苗还组织宣传队,到枋城、郭村、码头等农村唱歌、演说,积极宣传抗日救国道理,教育群众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打败日本侵略者。群众的抗日热情起来了,出人、出钱、出枪,纷纷支援抗日队伍。
    在自卫军蓬勃发展之际,刘耕夫、王舒苗突然发现孙至诚劣根未变,企图将队伍送给他的朋友——濮阳国民党专员丁树本。于是,两人一起找侯相谷商量对策,一是派共产党员张平甫到自卫军任青年干事,发展党员抓骨干;二是派人马上联系投靠八路军688团。孙至诚勾结丁树本,派一个团到新镇示威,企图收编自卫军。土匪扈全禄也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招摇过市。我688团立即派营长冯志相率部前往掩护,两军对峙,剑拔弩张。丁知道自己抵不过688团,孙只好同意和平分家,分道扬镳。孙拉走一部,王舒苗、刘耕夫带原部队改编为688团豫北抗日游击二支队,688团派联络参谋李松林任支队政委。从此,二支队跟随688团,南征北战,驰聘在华北大平原上。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1938年冬季,二支队到山西长治整训。688团党委决定,将二支队改编为一营二连。王舒苗调团政治处任宣教股长,不久又改任敌工股长。此时,舒苗思想成熟,精力充沛,工作积极,屡建功勋,成为不负众望的优秀干部。
舒苗虽是知识分子,但他艰苦朴素,吃苦耐劳,乐观向上。凡是党交给的任务都要设法去完成。有时昼夜跋涉数十里,也未叫过一声累。在连年灾荒,敌人封锁的岁月里,他锤炼得睡觉不怕臭虫咬,蚊虫再多,毫不介意,安然休息。在寒冬腊月,他依旧赤脚穿草鞋,坚持每晚洗浴,从不喊怨叫苦。在与伪军官接头时,则落落大方,不失身份,竭力尽智,说服争取。
    舒苗关心下级,爱护战土。先后两位跟他的勤务员和他亲如兄弟,不厌其烦地教他们识字学文化,传授革命道理,全都培养成为党的好干部。
    舒苗智勇双全,机敏超人。1939年夏天,他们一行3人,在彭城洗澡,被当地伪军钟某的流动哨盘查,即凛然自称八路军中校参谋,跟随者为连长和警卫员,想以八路军声威慑服伪军。伪军坚持要他们去见钟某。途中欲收买之,以图逃离,伪军不允。舒苗就与其攀谈,掌握该部队情况。到钟某处,他临危不惧,果敢从容,主动向钟某寒喧;“您不认识老同学了,多年不见,您官运亨通,在这里当了司令。本想早来投靠,提携提携,但俗务在身,没有来成,今儿彭城洗澡,被您部兄弟纠缠,非让来见你不可……”此时,两位日本军官至钟某司令部,舒苗镇静自若,不卑不亢。钟某一时真假难辨,唯唯连声,不及细问。舒苗抱起钟之小孩逗乐,谈笑风生,神色不变,钟某即向日军官介绍谓系旧友,日军官释然不疑。舒苗等3人趁机脱险。
    1940年,688团扩编为129师新一旅,舒苗任敌工科副科长。他既做敌军工作,又做群众工作。他曾回到淇县良相村,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讲解党的统一抗日政策,发动亲友参加革命工作。他还在良相组织起了红枪会,推选王礼明任会长,以便抵抗日伪军、杂牌队收粮派款抓壮丁,掩护我工作人员来往过境。后来在与敌人斗争中,会长王礼明因抵制日军挖封锁沟,不幸被杀害。郭海温、王鸿占,王鸿照,王鸿杏等会员参加了革命工作。
    1941年,王舒苗调到军分区任敌工科副科长。当时,原淇县一些土匪武装,被日军收编为“西部团”,活动在铁路沿线。舒苗为做这些人的工作,曾不顾个人安危,只身虎穴,向伪匪头子高永清、高永派、刘玉春、朱老东等宣传我党抗日政策,警告他们给自己留条后路。匪首们慑于八路军的威力,都表示相助。
    舒苗还发动本家弟兄及亲友参加革命工作,担任地下交通员。在卫西工委与太行之间建立堡垒户,保证太行区与冀鲁豫区交通联络畅通无阻。
    1942年,舒苗改为专做豫北敌占区工作。他公而忘私,常年没有回家。有一次,他到敌占区工作,有幸回家看望。贫困不堪的家庭使他心酸,但他向家人解释说:“困难不是我们一家嘛,整个国家都是这个状况,人民群众都是这样痛苦,我不能因家庭困难就放弃革命,困难就让它困难去吧!”晚上,女儿小花摸着他的心窝说:“爸爸,你这个心是铁打的呀!怎么对家里困难一点也不想呀?”小孩的话是真实的,但他没有因家庭困难而消沉,而是坚定不移地踏上革命的征途。
    1943年,太行第七军分区建立,舒苗任敌工科科长,兼汲、淇、汤、辉四县办事处主任。为了侦察敌情,瓦解敌伪,他经常巧装打扮,活跃在安阳至新乡的铁路线两侧。有一次,为瓦解土匪扈全禄,而奔波数十里,与其得意门生吴复生彻夜研究对策。
    是年7月,淇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舒苗十分高兴。有一次,他偶然与淇县县长刘哲民相遇。两人兴奋地畅谈:淇县解放后,农业如何发展,水利如何建设,哪个地方的水源可以利用,哪个地方的水利需要完善,良相坡(舒苗的老家)常遭水灾应如何疏浚河道……。舒苗的心中,经常想的是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幸福,唯独没有他自己。
    1944年,为了弄清敌情,打通一个工作关系,舒苗只身到辉县峪河区(当时是游击区)进行工作。10月10日,他外出执行任务,县委派30名武工队员护送。同行至薄壁区小荒庄时,突遭国民党李昌武匪军一个中队的袭击。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舒苗指挥武工队同敌人展开殊死战斗。当战斗即将结束时,他不幸头部中弹牺牲。军分区司令员皮定钧得知噩耗以后,十分悲痛,亲自处理善后,教育干部,总结经验教训。
    王舒苗同志,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是党的好干部,人民好儿子。他把短暂的一生,全部献给了伟大的解放事业。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他的英雄业绩,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原载1997年《鹤壁党史资料》第4期和《朝歌英魂》)
 

上篇<-- 本篇 -->下篇

 
     

《轨迹》作者:杨金国   版权归作者所有  转用时请注明出处   作者电话:0392-7221027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设计制作:老农  刘辉   刊头设计: 郑厚德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