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头
  岳武佐先生文集                                    代序:闫玉生         编辑:郑厚德
  主页 代序 为帝辛正名 淇史钩沉 扯淡碑 朝歌杂谈 纪念文章  




晚年的帝辛

 

晚年的帝辛

   晚年的帝辛是什么情况,我们所见到的只有帝辛的对立面――周人对帝辛的指责。

   我们要认识真实的帝辛,只能透过对一些事物的侧面分析,才能认识帝辛。

 

   一、透过周人对帝辛的指责看帝辛

   武王们对帝辛的指责集中表现在《牧誓》中。因为《牧誓》是武王动员西土军队反对帝辛的誓词,动员令,它集纣王罪过之大成。并且上纲上线予以责骂。

   《牧誓》指责帝辛说:“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有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唯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唯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

   概括《牧誓》所说,纣王主要有三大罪过:听信妇人的话;不祭祀祖宗和上帝;任用四方逃亡的奴隶而不任用同宗兄弟。

   下面我们就对这三条进行剖析。

   1、听信妇人的话

   今天,我们说男女平等,妇女能顶半边天。那么,帝辛为什么就不能听听妇人的话呢!为什么听妇人的话就是罪过呢?武王用一个比喻说,母鸡打鸣,家庭就要败落。所以不能听妇人的话。这种观点是完全镨误的。母鸡打鸣不打鸣,与家庭败落没有任何直接关系。听不听妇人言,与国家的兴衰也没任何关系。问题是怎样听。

   这一条不仅不是纣王的过错,反而说明纣王的思想进步了,观念更新了,他不但不再把妇女看成祸水加以歧视,而且对他们的正确意见加以采纳,这是好事,優点,根本不是什么罪过。办事能听听妇人的意见,这里解放妇女的一个侧面。解放妇女,就是解放生产力。这一指责,反过来恰恰证明武王的思想是落后的。

   有人说,帝辛处处听女人的话,这不可能。有人把“妇”换成了妲已,这更是歪曲。妲已这个人物是后人创造的。

   2、不祭祀祖宗和上帝。殷人信鬼神,纣王不祭祀祖宗和上帝,说明帝辛的鬼神观念有点淡薄了,这是好事,是进步。所以,武王对纣王祭祀鬼神不够按时也大加指责,说明他的鬼神观念更浓厚。帝辛淡漠鬼神,在今天来说,也是一种进步,谈不上什么罪过。假如人们不怀疑鬼神,不放弃鬼神,科学如何得以发展,社会如何进步?

   3、任用四方逃亡的奴隶而不任用同宗兄弟。在奴隶社会,奴隶不被当成人,而被当作财产,可以随便打、骂、买、卖、杀死、送人。殷纣王能任用奴隶,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这是对生产力的解放。特别是对四方许多逃亡的奴隶崇敬、提拔、信任、重用。任用这些人作卿士大夫一类的官,这就更了不起了。“多罪逋逃”者即今天所说的逃犯。奴隶主的罪犯,正是历史的推动者。正说明殷纣王真是解放奴隶第一人。

   武王还指责这些被解放出来的奴隶、做官的奴隶,残暴地对待“百姓”,在商的国都任意犯法作乱。这里有一个概念要搞清楚,这里的“百姓”,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百姓。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在商朝“显然,百姓是贵族。”解放了的奴隶,“任意”“犯”奴隶主贵族之“法”,“作”奴隶主贵族之“乱”,“残暴地对待”奴隶主贵族。这是大好事,是一种革命。

   帝辛对四方许多逃亡的奴隶崇敬、提拔、信任、重用。任用这些人作卿士大夫一类的官,无疑,这损害了贵族的利益,必然引起贵族们的强烈反对。任用奴隶做官,自然就影响了奴隶主做官,影响了同宗兄弟做官。所以,奴隶主贵族、同宗兄弟都反对纣王。这一点也不奇怪。

   这种先进与落后,改革与守旧的斗争,进行得轰轰烈烈。武王完全站在旧的保守势力的一边,指责纣王。这是完全错误的。

   有人说殷纣王“众叛亲离”。纣王解放奴隶,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故奴隶主之“众”“叛”了。纣王任用了一部分能干的奴隶做官,不任人唯亲了,所以奴隶主贵族之“亲”“离”了。

   纵观武王《牧誓》对帝辛的指责,没有一条能站得住脚。从今天的角度看,《牧誓》对纣王的指责,是在为帝辛评功摆好。证明纣王的思想是进步的,是超前的。这是成绩,是功劳。

   在关键的场合,关键的时刻,武王们竟然拿不出帝辛的真正罪过,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说明帝辛确实没有什么罪过。

   从武王们的指责中,我们看到了谁在推动着历史前进,谁在抱着历史的车轮向后倒。

   周人对帝辛的指责,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晚年的帝辛,思想超前,实行了一些有利於社会进步的改革措施。

 

   二、透过征东夷看帝辛

   帝辛认为征服东夷,开发沿海是一个大问题。所以他一生为征服东夷用去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新资治通鉴》曰:“征服人方后,在东方留驻军事人员,增加了国库的开支,耗费了国力,所以古书上说‘纣克东夷而殒其身’(《左传·昭公十一年叔向语》)。”《中国古代史》曰:东夷叛纣,纣就“全力进攻东夷。东夷各部虽被平定了,并且俘获了大批的夷人,但是损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又加剧了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所谓‘纣克东夷而殒其身’,‘纣之百克而卒无后’,穷兵黩武的结果,只是招致了自己的灭亡。”

   这里有几个需要搞清的问题。

   1、“东夷叛”,需要不需要去征服?一个国家的內部成员不可随便叛乱,这是人们的常识。“东夷叛”,帝辛就应该去征服它。这能叫“穷兵黩武”吗?如果帝辛任由东夷叛乱,那倒是帝辛的罪过。

   2、古今战争都是掠夺财富的手段。“凡人之攻伐也,非为利则固为名也。名实不得,国虽强大,则无为攻矣。”(《吕氏春秋·召数》)今天的那个超级大国,在世界各地建立军事基地,驻军,挑起事端,就是为了捞取名利。

   然而,帝辛征东夷却“损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了国库的开支,耗费了国力”。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帝辛对东夷的战争没有掠夺。有专家认为,帝辛对东夷实行的是“征抚”政策,后来又迁殷民十五万与东夷人民共同生活,传播中原文化,同化东夷。所以东夷“服”了。

   3、如果征东夷真的“加剧了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那么,微子为什么不用“加剧了”的“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推翻帝辛的统治,反而要费那么大气力,去勾结西周搞军事政变呢?可见“加剧了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的说法,至少是不正确。帝辛对反叛的东夷尚且能实行“怀柔”政策,对国內人民绝对不会实行“残暴”统治。

   4、郭沫若说:“殷纣王开拓东夷、淮夷、虎夷(人方、林方、虎方),功垂千古。今天中国有大连、天津、青岛、连云港、上海、浙闽、广州等领海之域,是帝辛开辟的。”怎么能说帝辛征东夷的结果,“只是招致了自己的灭亡。”呢?

   透过征东夷,我们看到了帝辛维护国家完整的决心和能力,同时看到其治理国家“柔”的一面。并且看到了他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三、从对待“叛徒”看帝辛

   “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归之。”〈《史记·周本记》〉向挚、太师痴、少师强也都投靠了西周。帝辛为什么不让西周把他们遣返回来,或治罪或杀掉?如果帝辛让西周遣返这些叛徒,西周敢不遣返吗?他绝对不敢。假如帝辛真是滥杀无辜,帝辛为什么不把这些有辜之人统统抓回来杀掉呢?

   这说明帝辛心胸博大,宽大为怀。并非如有人所说凶恶残暴,滥杀无辜。

   可惜,帝辛的宽大,换来的是敌人的强大。

 

   四、透过殷遗民叛周看帝辛

   《史记》说,殷兵“心欲武亟入”,“武王至商国,商国百姓咸待於郊。”商人对武王“皆再拜稽首”,把周人看成“救星”。但,时过二、三年,殷遗民全部叛周了。帝辛新征服的东夷也叛周了,甚至连监视武庚的“三监”也叛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通过二、三年的实践,殷遗民和东夷人在周人残酷统治下的水深火热中生活,吃够了周人的苦,受够了周人的罪。在对比中,他们深深体会到还是帝辛好,“心欲武王亟入”变成了“心欲周人亟滾”。于是叛周。

   殷亡之后,帝辛征东夷的十万大军蒸发了。他们回不了国,宁死也不降周。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些帝辛的军队,冒死投向大海,最后到达了美洲。

   这就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帝辛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地位。

 

   五、从帝辛对待西周看帝辛

   帝辛命姬昌为公,授其征伐权。对姬昌、姬发都特别好,无比信任,真诚希望他们能维护好西方的安定。姬昌向外扩张势力,帝辛还信任他,不怀疑他。姬发“东演兵”,帝辛还信任他。帝辛相信能用自己的诚心换取他们的诚心。所以,帝辛信任西周没动摇过。不是帝辛缺少心眼,而是充分表现了帝辛用人不疑的品质。

   综上所述,帝辛晚年思想超前,有改革精神,并且实行了一些有利於社会进步的改革措施。他把维护国家的利益,国家的完整,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他用人不疑,宽大为怀,以柔治国,深受人民拥戴。

   不幸的是一场内外勾结的军事政变,断送了帝辛的生命,也灭亡了强大的殷国。

 

上页 <---      --->    下页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网站                 站长:郑厚德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