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春秋》---作者: 燕昭安

 

第三回 殷商故地 先人踪迹遍山水

 

 

武丁、武乙以朝歌为都城,帝乙、帝辛定都朝歌,成就了朝歌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历经三千多年的风雨残蚀,直至现在,朝歌以及方圆百里内仍然遗留了很多的殷商的痕迹,许许多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在朝歌留下了永久的记忆。

 

上一回我们讲了在朝歌作都城的四位商朝国王。历史发展,就像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初期的时候,发展速度缓慢,越往后,速度越快,叫作自由落体加速度。我们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前一千多年没有留下太多的东西,到了殷商晚期,发展速度加快,特别是到商纣王时期,出现那么多事件、那么多人物,历史突然变得非常生动、丰富多彩。

我们研究古都朝歌,首先要看历史典籍的记载。

对于殷商都城朝歌,我国二千多年来直至清末的历史经典著作,凡是记述商周之际的事情时,几乎都直接或间接涉及到朝歌。这种记述主要存在于这么四类典籍中:一个是从先秦到汉晋的正史,比如《尚书·周书》、《竹书纪年》、《史记·周本纪》、《汉书》,《后汉书》、《淮南子》、《晋书》,以及各代学者对这些典籍的注疏、正义等等;第二个是北魏到唐宋的地理志书,以郦道元的《水经注》和唐代《括地志》为代表;第三就是明清两代众多的通志、府志、县志;再就是近现代的众多的历史学家的论著,比如罗振玉《殷墟书契考释》,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郭沫若《中国通史》、《中国史稿》,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等等。

研究古都朝歌,其二看史实佐证。

以殷纣王为例,他在位五十二年,又是个非常具有个性的帝王,他就留下许多后人非常感兴趣的史实、典故。比如殷末的《朝歌》之乐,微子出走,箕子佯狂,比干剖心,武王伐纣,牧野之战,鹿台自焚,等等,这些发生在古朝歌的历史事件,一直被后人津津乐道。

    研究古都朝歌,第三看遗迹遗址。

    朝歌的殷商遗址很多,北面汤阴的羑里城,南面卫辉的比干庙,西面焦作的待王镇,东面浚县的鹿台,县境内的摘心台、纣王墓、纣王殿等等,很多很多。

研究古都朝歌,第四还可看民间传说。

民间传说,是绵延于人民口头的历史。在朝歌,包括临近的几个县份,有关商朝的传说故事,特别是商纣王的传说故事非常多。人们在当小孩的时候,打小依偎在爷爷奶奶的怀里的时候,首先听到的就是商纣王的故事,让人感觉到既古老又新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县文化馆曾经组织收集整理《民间故事集成》,就收集了大量的有关商朝有关商纣王的民间故事,当时还专门弄了一辑《纣王的传说》。明代的许仲琳,正是在这丰富浩繁的传说故事基础上,经过在朝歌民间采风、考察,才演义出了古典文学名著《封神榜》。

 

     从以上的讲述中,我们知道朝歌这个地方上古时候叫“沬邑”,商纣王把它改名“朝歌”。其实,这块地方还有一个名称,这个名称叫了将近三千年,但近几十年反倒不为大多数人所知,它就是---“殷墟”。

 

提起“殷墟”,大家都知道安阳。是的,安阳是中国的“八大古都”之一,是商代中期和晚期重要的都城。商朝的第二十位君王是盘庚,盘庚把商都迁到北蒙,其后,北蒙作了商朝古城二百多年。北蒙,就在现在的安阳一带。1898年震惊世界的甲骨文发现后,安阳成为先秦史学者关注的焦点。殷墟现在已经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其实,在安阳被称为殷墟之前,最先被称作“殷墟”的地方,是朝歌。

最早把朝歌称作“殷墟”的,是西汉司马迁,他在《史记·卫康叔世家》中写道:“周公旦以成王命兴师伐殷,杀武庚禄父、管叔,放蔡叔,以武庚殷余民封康叔为卫君,居河、淇间故商墟。

这里说的“武庚”是商纣王的儿子,康叔是卫国的第一个君主,卫国的朝歌城墙现在还保留有三段,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从司马迁的话中我们知道,周公当年把康叔封为“卫君”,让他来管理哪里的百姓呢?----“殷余民”,管理原来殷地的遗民;在哪个地方呢?----“故商墟”,已经变为废墟的原来商朝的都城;这个“故商墟”在什么地方呢?----“河、淇间”,黄河和淇河那个地方。当时的黄河就在现在浚县、滑县向北流过,显然这个“商墟”就是古代朝歌这一带。

东汉大儒宋忠在解读《史记》时,更是进一步说:“卫即殷墟定昌之地。”这是目前最早见到的“殷墟”这个提法。而这里说的“定昌”,就是指的朝歌,现在朝歌城内还有“定昌街”。

再次提起“殷墟”的,是东汉大史学家班固。大家知道班固和他的妹妹班昭,兄妹史学家,共同成就了《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齐名。《汉书》卷二十八,记载春秋卫国传国将近400年,到了卫懿公时,被北狄攻占朝歌城,卫国不得不把都城从朝歌迁往楚丘,于是,“而河内殷墟,更属于晋。”东汉时有“河内郡”,管辖黄河北这一带地方,郡治在现在的沁阳,所以“河内殷墟更属于晋”意思就是卫国从朝歌迁走后,朝歌这一带变成属于晋的地方了。班固又一次明确地把朝歌称为“殷墟”。

再往后看,唐代初年的大史学家叫颜师古,他也明确地说:“殷墟,汲郡朝歌县是也。

还有,唐代大型地理志书《括地志》第四卷写道:“朝歌故城,在卫州东北七十三里,卫县西二十三里,谓之殷墟。

唐朝的《通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它里面第一百七十八卷写:“卫:汉朝歌县,古殷朝歌城,在今县西,纣都。有鹿台,谓之殷墟上宫台……

宋代的《元和郡县志》,清顺治的《淇县志》、清乾隆《淇县志》,清朝《卫辉府志》,直至民国四年出版的《辞源》,解释“殷墟”,都是“即朝歌也”。

明清时期,朝歌城外还有一座“殷墟桥”,明清《卫辉府志》、《淇县志》都有:“殷墟桥:在城北三里,知县李尚实建。

由此可见,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以前,所有历史典籍里,“殷墟”就是“朝歌”,“朝歌”就是“殷墟”,没有例外。

 

商周之际,人类历史走到了十字路口,国家制度、社会形态从懵懵懂懂到日益成熟,社会矛盾、族群冲突也异常突出。这是个大开大合的时代,是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下面让我们从商代的一些遗址中来体味一下商周之际的风云变幻。


    
在朝歌以北60里有个羑里城,现在属于汤阴县。羑里城是商纣王囚禁周文王姬昌的地方,是我国历史上自有文字记载以后第一座国家监狱。周文王是周武王的父亲。周文王在这里被囚禁的时候,著成《周易》一书,所以这里又是易经文化的发祥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什么叫“羑里城”呢,因为它坐落在羑河的南边,从商都朝歌这边看,他属于羑河的里边,所以叫羑里城。

商朝末年,周的不断地壮大一直是商朝的心腹之患。商周之间本来就有积怨,周文王的父亲季历,就是被商纣王的爷爷文丁杀死的。姬昌当了周王以后,商纣王的父亲帝乙为了缓解矛盾,采用和亲的办法,把长得端庄美丽的妹妹嫁给周文王姬昌,换来几十年的和平。周文王表面上对商王朝服服帖帖,年年给“大邑商”进贡送礼,而谦恭地自称小邦周。但是,商纣王继位以后,发现周文王并不是真心臣服,而是暗中在西方扩大地盘,扩充实力,收买拉拢其他小的族群部落,纠结政治小集团。这引起了商纣王的疑虑和警惕,于是找了他个错,把周文王囚禁在羑里城。周文王姬昌为了表明自己并没有政治野心,就在羑里城蹲监狱的时候,潜心研究学问,用了七年时间,把原来的伏羲八卦推演为64卦、384爻,著成《周易》一书,提出刚柔相对,变在其中”的思想。《周易》后来被列为儒家的五经之首。现在的羑里城里有“演易台”“演易坊”。

朝歌城南有条河,叫“折胫河”,为什么叫折胫河呢?北宋《太平寰宇记》和明清古县志中记载,说这里是商纣王“观朝涉”和“折朝涉之胫处”。什么是“观朝涉”?朝是清晨,早上;涉是涉水,从水中蹚水过河。据说商纣王晚年荒淫残暴,一天清晨,他站在摘星楼上往南看,发现有一老一少两个樵夫,两个打柴的各扛一捆柴草,挽起裤腿要过小河。清晨河水凉的刺骨,那个年老的樵夫下水就哗哗地蹚了过去,而那个少年却试试探探不敢下水。商纣王问为什么这样,下臣说:年老的樵夫骨髓已经长满,不怕寒,少年骨髓未满,畏寒,所以不敢下水。纣王不信,竟然命令武士把两个樵夫捉来,敲断腿胫,来验证骨髓是不是长满。于是,这条河后来就改名叫折胫河。

 

从某种意义上讲,地名是历史的“化石”。历史家考据某段史实时,能发现一两个与之关联的地名,往往要欣喜若狂。而在朝歌,与商朝以及商纣王有关的地名,不是一个两个,十个八个,而是整整一个系列。

 

殷商王朝,特别是商纣王时期对朝歌的影响,真是既深远,又绵长。单说保留到现在的地名、村名,就有一大批,一个系列,三千年前的历史凝结于现在的一系列地名中,成为朝歌的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

据我们不完全的考察统计,在朝歌以及周边百十里地范围内,带有殷商痕迹的地名有60多个,其中现在属于县一级行政区的就有7个:朝歌(淇县)、牧野区(属新乡市)、武陟县、修武县、马村区(属焦作市)、孟津县、偃师市;现在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3处:卫国古城墙、比干庙、羑里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摘心台、鹿台、晾马台、纣王墓、花窝、武王庙;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好几十处;乡镇、村31个。

朝歌以及周边的几十个有关殷商的遗迹和地名,有的记录了商朝的人物和事件,有的保存了殷商时期的信息,有的还附会了许多殷商历史传说和故事,有的融汇了人们对历史的评价和褒贬。我们下面选择一些简单介绍:

摘星楼遗址:在朝歌城内,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当年商纣王与苏妲己饮酒作乐的地方,现在是一座高13米方圆100米的夯土台子。据记载,原来商纣王在高台子上建有楼阁,之所以叫摘星楼,是形容楼高,在上面可以摘星揽月的意思。

三仁祠:在朝歌城内,是纪念商朝大臣比干、箕子、微子的祠堂。孔子曾说:“殷有三仁焉”,意思是说殷朝的时候有三个圣贤,说的就是比干、箕子微子。朝歌城南门里现在还有“三仁祠巷”。

三海村:在朝歌城北部,原来叫北海子,明代《淇县志》载是“纣育禽兽之所”,曾经是商纣王养育飞禽走兽的场所。

鹰犬城:在城东北9公里处,明代县志说这里是商纣王狩猎的地方,还豢养了许多鱼鹰和猎犬,所以后来人们把这个村子叫“狗城”,村里的人嫌“狗城”不好听,慢慢的演绎成“古城”。古城村现在属于高村镇。

殷鱼池:城东北17里,有个鱼坡村,相传原来村东有一汪泉水,是商纣王养鱼的地方,过去古县志中叫“殷鱼池”,现在演变成鱼坡村。

血村:在城东南30里,淇河卫河交汇的地方。相传武王伐纣牧野大战,血流成河,汇集此处,古称血村,后来演变为薛村,现在叫小河口。

淇水关:在城东北24里淇河西岸,是商都朝歌的北边的门户,相传商纣王手下有个大将叫黄飞虎,是这里的镇守将军。现名高村桥。

古烟村:在城北3里,现在属于桥盟乡。县志记载殷纣王时在这里筑建过一个烟墩,所以村子叫古烟。

花窝村:在现在淇滨区的淇河南岸,古县志记载这里曾经是商纣王种花养草的花园。

公堂村:在现在浚县的境内,离朝歌城三十里,县志记载商纣王曾在这里设堂处理公事。

交卸村:在浚县境内,距朝歌三十五里,县志记载商纣王的官员在此交换官印。

草店:在浚县境内,淇河东岸,县志记载商纣王时在此地装卸运输粮草。等等。

像这样的殷商时遗留下的古村子还有很多。

 

有关殷商的遗迹和地名,记录了商朝的人物和事件,保存了殷商时期的信息,有些古老的村名,在三千多年的流传中,还附会了许多殷商历史传说和故事,融汇了人们对历史的评价和褒贬。

 

在朝歌民间,流传着很多商纣王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都与当地的地名有关。长期以来,在朝歌,人们心目中的商纣王,和其他地方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不一样的,在朝歌有一句俗语:喝淇河的水不能说纣王的赖,作为商纣王的老乡,不卖纣王的家丑。所以,附会在地名中的殷商故事,有些是展示商纣王的正面形象,起码暗含着对商纣王的崇敬。

比方说朝歌西南有一道山岭,像一头卧着的青牛,名字就叫金牛岭。为什么叫金牛岭呢?老百姓说那是一头神牛变的。据说金牛原本在玉皇大帝那里,纣王继位后,玉帝派金牛下来帮纣王治理江山。武王伐纣时,金牛变成一座小山,横卧在朝歌城下。武王来攻朝歌城时,这头金牛发挥神力,能让朝歌城墙往上长,武王的军队搭云梯攻城,搭多高城墙长多高,武王怎么也攻不破。后来姜子牙说,朝歌城攻不破,主要是金牛在帮助商纣王,把金牛岭凿断,断了商纣王的王气,朝歌城才能攻破。于是周武王命令将士们开凿金牛岭。但是呢,凿了一整天,晚上金牛岭就又复原了。周武王就令军队分成三队,夜以继日不停,终于凿断了金牛嶺,然后果然攻开了朝歌城。所以,朝歌有一句俗语:凿不断的金牛岭,攻不破的朝歌城。现在,金牛岭中间有一个断开的山口,名字就叫“断王口”;断王口下的土是红色的,老百姓说那是神牛流下的血。而且还流传一句俗语:“商纣王的江山,鉄铜一般。”意思是说,商纣王的都城像铁浇铜铸一般非常牢固,要不是姜子牙使了妖法,凿断了金牛岭,朝歌城是攻不破的。

出朝歌城往西六十里的太行山深处,有一个小山村叫纣王殿村,相传是商纣王屯兵备战、打造兵器的地方,是商纣王的兵工厂和军事训练基地。纣王殿有几道山沟,一道叫步军峪,步兵操练的地方,一道叫马军峪,骑兵操练的地方;还有叫铜炉沟、铁炉沟,都是商纣王打造兵器的地方。铁炉沟里有两块平台,一个就叫南炉台,一个叫北炉台,都是当年商纣王铸造兵器的遗址。上世纪五十年代,当地村民曾经在这个地方挖出来铜、铁箭头,还有冶铜用的坩锅等商代遗物。在步军峪里,有一条古老的人工开凿而成的石头台阶,直通悬崖下的一块平地,叫做西宫下院,传说是当年殷纣王和妃子的行宫。
   
翻过纣王殿南山,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谷,沟内杨柳依依,泉涌涧飞,蝴蝶翩翩,山花烂漫,景色诱人,据说商纣王有一个妹妹就安葬在半山腰的绝壁下,所以这条山谷叫做”皇姑庵”。奇妙的是,皇姑庵附近的酸枣林和别处不一样,酸枣树上针刺都是直的,没有倒钩。为什么呢?相传皇姑当年来这里游玩时,她的衣裙常被酸枣倒钩挂破,皇姑随口说道:这里的酸枣树不长倒钩该多好啊!从此,这里的酸枣树上便不再生长倒钩刺了。

类似这样的地名故事还有很多,比方说朝歌城西北20里有个村叫哑巴庄,那里的蛤蟆都不会叫唤,都是哑巴,传说也是因为当年商纣王的一句话。在朝歌城西35里大石岩村西地,有个自然村叫“犯凉水”,传说是商纣王的夫人怀有身孕的时候,因为在这里喝了凉水,结果早产,所以这个小村子叫“犯凉水”。而生下男婴的山洞叫“圣贤洞”,埋了男婴的山头叫“太子墓”。

当然,由于年代久远,很多事情已经无从考证,有的可能只是个美丽的传说,但是,可以看出,商纣王在朝歌百姓中的形象是和其他地方不一样的。千百年来,商纣王的形象被妖魔化了,好像是无恶不作,一无是处。而在朝歌,商纣王的形象威武,神圣,还很人性化,是个令人尊敬的历史人物。

讲朝歌离不开商纣王,商纣王究竟是像封神演义中那样的一无是处的恶魔,还是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曾经有过功劳的历史人物,我们在下一回《纣王评说  统一中州赖此人》中来讨论。

 
 

[上篇]<---本篇--->[下篇]              [ 返回主页]

 


版权所有  转用请注明出处  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yanzhaoan3666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设计制作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