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代史六辨》 作者:殷作斌

 

 

《殷代史六辨》

 
 

 

 

 

第七节 甲骨卜辞中称商不称殷解析

 
 

第七节   甲骨卜辞中称商不称殷解析  

卜辞中的下列诸例,本是主张成汤国号称商不称殷的学者的举例或证词。笔者现在对其逐条分析,重新解释。指出这些卜辞片中称商不称殷的具体场合,以及频频出现的”、“大邑商”、“天邑商的具体含义和具体指称。即具体剖析一下这些卜辞称商不称殷的具体原因,意在将其转化为反证,即使其成为成汤所立族规“有殷一代,殷、商并用,族内称商,国号称殷”的证词。以绝读者再次提出“因甲骨卜辞中商人自称商,我才称商不称殷的老问题”。

成汤立下的族规,“有殷一代,殷、商并用,族内称商,国号称殷”,很容易在卜辞中得到印证。

殷天子(帝)仍自称商“”不称殷的例子在卜辞中比比皆是。此外,天子直接统治的中心区域即王畿称”不称,如《合集》36975=《粹》907,先贞问“商”(即王)今岁是否受年,再贞东西南北四土是否受年,即为王畿称商一例。

王都名称”不称,有不少卜辞记有王“自”、“入”、“入于”及“至于”,均表示王经常进出王都的意思,如《合集》24227205781034432183等都是王都称商的例子。

有影响的离王都较远的旧都或城邑可沿用原名”,如《合集》17300贞问是否有象牙从“”地进贡,显然这个叫“”的地方应是离王都比较遥远的旧都或城邑。

王以商族之王的名义为全族祈求福祉用的名义贞问而不用国名的名义贞问, 例如《合集》20650966196639664966624427,此六例都是贞问全族是否受年,其中的“为代表全族的概念性名词

卜辞中除了有很多例单字词”字称谓可分别作上述解读外 ,还有一些三字词带“”字的称谓,如“大邑商”、“天邑商”等也可作类似解读。据港台李定一教授的意见,“大邑商”可解读为王室重要的宗庙所在地是祭祀场所的专称。如合集365073651136530364823654636548等例,皆是出征前贞问是否受佑而告于“大邑商”。可见“大邑商”是王室的宗庙所在地,其内供奉有保佑出征顺利、凯旋归来的祖神,因此,每逢征战,王必亲自贞卜。另外,“大邑商”有时也指称“王都 ”,如西周早期的《何尊》铭文记有成王说的话:“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这里的“大邑商”显然是指殷帝辛(纣)的政治中心朝歌。卜辞中的“天邑商”出现于《合集》3654036541365423654736535等。从这些卜辞来看,“天邑商”的地理范围应较大,应是在王畿内即在直辖区内,如王都、衣祭场所等,甚至可能是指称整个王畿直辖区。传世文献中,也有“天邑商”的称谓,《尚书•多士》记有:“予一人惟听用德,肆予敢求尔于天邑商”,这里的天邑商即是王畿直辖区或王都的名称,指周初武庚的封地原纣政治中心朝歌,也就是指被成王称为“多士”的被迫迁于新建洛邑的殷“顽民”的原居地。 

由本辨以上诸节分析可知:当代大陆的主流学者将成汤代夏后的朝代叫“商代”,实欠妥。“”作为族号,从始祖至今已经用了四千年,可是“”作为国号只在先公间用了六世,约不到200,“”作为商族主政的“”号时间很短暂,那时“商国”是夏的诸侯国。从第七世先公王亥(起,老国号“”其实已不用,因其迁都到亡父冥(殷君一世的追封地“”,故易国号为“”。“”这国号,在商族主政的历史上,使用时间很长,沿用了800多年,从七世王亥(殷君二世、八世上甲(殷君三世到代夏而有天下的十四世成汤(殷君九世,殷天子一世,一直到亡国之君三十世帝辛(殷天子十七世,国号一直为“”,从来没有用过“”。商族主政的历史从契到纣,《史记》和殷氏家谱的记载都为三十代1000,其中为诸侯国号作夏之属国从契到冥共六代(不到200为诸侯国号作夏之属国从王亥到示癸(主癸)共七代(200多年天下之号朝代号、成汤之国号作天下共主“殷天子”从成汤到帝辛()共十七代(600即是说在商族主政的一千年间作国号只存在于立族之初历六代不到二百年的时间而由商族中殷氏族主政以作为国号却历二十四代(从七世王亥到三十世帝辛纣)长达八百多年之久。商族中殷氏族主政历二十四代在唐林宝撰《元和姓纂•卷四》姓条下也有明确的记载:“子姓成汤国号也二十四代三十四王六百二十九年。”以前的学者都以为是林宝搞错了其实林宝的子姓商族中的殷氏主政二十四代绝对准确,“三十四王也接近准确据现代研究从王亥当殷侯算起殷氏主政实际为三十六含七位殷侯和二十九位殷天子林宝搞错的只是商族中殷氏主政的积年不是六百二十九年而是八百多年。前辈和当代学者之所以常将殷、商混称,盖因他们只研究商族,不研究《世本》记载的商族中第一大氏族“殷氏”的缘故,特别是他们对“殷氏”族中第一大宗“大宗殷(商王族)知之甚少或全然不知的缘故。有些学者只将“正史、方志与民间的家谱是构成中华历史大厦三大支柱”挂在嘴边,到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时,对民间的族谱记载总是不屑一顾的。因此,笔者认为,宋镇豪主编的巨著十一卷本《商代史》的冠名,值得商榷,还是回到司马迁的称谓比较合适,因为在商族先公先王主政的一千年间作国号只是立族后约200年不到的时间而以作国号的时间却长达800年之久况且商族发迹史主要是指成汤代夏立国以后的约600年的历史600年间商王为天下共主(殷天子)的国号一直是”,现在将两千多年前太史公一锤定音的殷商冠名大案翻过来有什么价值呢?还是台湾史学泰斗李定一说得好,“习称的夏商周三代应该改为夏殷周才符合史实。”当然,也有些学者说,我们只要把商族的发迹史搞清楚就行,至于历史上的成汤国号究竟叫什么并不重要。他们认为这只是“习焉不察的小问题”1。笔者以为这种说法不妥,殊不知,名号不是小事名不正则言不顺何况是国号。国外不是有人故意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写成“中华民国”么,我们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能允许他这么叫么?显然不能?不仅不允许他这么叫,还要通过外交渠道对其提出抗议。有许多学者不明其理,就“殷”、“商”、“殷商”、“商殷”等乱称之;还有些学者因为不能自圆其说,便弄出“本号”、“别号”、“自称”、“他称”等多种称谓来2。因此,弄清商族为何又叫殷商族弄清成汤代夏后的国号究竟是殷还是商弄清什么场合该称殷什么场合该称商等不是习焉不察的小问题”,而是国家上古史学界和民间姓氏史学界的头等大事。这个问题解决得如何,既是国史学界研究殷商史深入程度的标志,也是民间姓氏史学界目前对殷商族裔近200个姓氏得姓本源的认识是否科学的判定标准。

注释

1史苏苑:《商朝国号浅议》,《历史教学》198107期。

2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胡阿祥:《商国号考说》,文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NO.4.1999。近几年来,他在登央视百家讲坛《说国号》节目中更明确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之窗---淇县热线》网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 

 《殷代史六辨》经作者授权  本站独家刊登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制作: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