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代史六辨》 作者:殷作斌

 

 

《殷代史六辨》

 
 

 

 

 

第三节 古朝歌为纣实际政治中心的证据

 
 

第三节    古朝歌为纣实际政治中心的证据

 就传世文献的记载而言古朝歌为帝辛(纣)之实际政治中心的证据至少有七条

1)证据之一武王伐殷伐的是古朝歌而不是安阳殷都 

《史记•周本纪》在记述牧野战后武王挥师入纣都朝歌城时写道:“武王至商国商国百姓咸待于郊。”这里的“商国”即“商王之都”的意思,具体指什么地方呢?唐张守节《史记正义》謂至朝歌(而非安阳殷都)。

2)证据之二牧野战场在朝歌之南郊而非安阳殷都之南郊 

《史记•周本纪》记曰:“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这个牧野在什么地方,《史记•周本纪》自言在“商郊”,由上述张守节《史记正义》知,这里的“”指朝歌。那么牧野当然就在朝歌之郊,而不是安阳殷都之郊了。为什么叫牧野呢?有学者谓“牧野”即放牧之野外,实误。《尔雅》:“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原来“”和“”都是相对于纣之政治中心朝歌而言的,是朝歌的外围地带。在周人的眼中当时的纣之政治中心朝歌就相当于王都,又叫王邑。以王邑朝歌为中心,最靠近王邑朝歌的周围地带叫“”区,郊区是人们耕种的地方,已属于农村。“”区之外叫“”区,牧区已是人们放牧的地方。“”区之外叫“”区,区离城邑已经比较远,是野兽出没的地方。“”区之外叫“”区,区离城邑更远,已是一片草木森林了。当年帝辛(纣)听到胶鬲报告周师将于甲子日来到时,因主力部队还远在东夷前线,而慌了手脚,匆忙间拼凑起七十万奴隶兵从《史记·周本纪》,开赴位于朝歌南边的牧野战场,布好阵势,以候周师,意图是拒敌于国门之外。牧野战场究竟距朝歌有多远呢?东汉许慎在其所著的《说文解字》的“”字条说得最为明白。他说:朝歌南七十里地。《周书》曰:周武王与纣战于坶野。”清段玉裁注:“此《书序》文也。今《书序》“纣”作“受”,“坶”作“牧”。汉代的里小,七十里约合今二十五公里,这正是今卫辉市区所在地。 

3)证据之三帝辛牧野失败后没有退守安阳殷都以作最后的抵抗而是败走鹿台承认失败

 按照常理,如果朝歌只是帝辛的离宫别馆或者行宫不是实际政治中心的话,帝辛在牧野战场失败后,他一定会从朝歌退守安阳殷都,再组织力量与周师作最后的较量。帝辛没有这么做,正说明其时安阳殷都只是王陵区和宗庙等祭祀场所,已经根本没有什么军事力量驻守在那里。所以当武王占领朝歌后,帝辛即承认失败,微子也认为大商气数已尽而不得已返回京师乞求武王罢兵,以保护朝歌民众免受杀戮。

4)证据之四武王挥师入城占领朝歌后没有再进军安阳殷都更说明那时的安阳殷都已早就不是商王的实际政治中心

这个证据不需要解释,自然成立。因为凡是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武王挥师入城占领朝歌后,就准备打道回府了,根本没有再进攻安阳殷都的作战计划。 

5)证据之五帝辛(纣)安放象征王权天授的九鼎重器的地方是朝歌而不是安阳殷都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先后有两件信物,各朝各代都是将其作为第一宝物陈放于国家最重要之处的。一个是夏初浇铸秦时佚失的“九鼎”,一个是秦始皇时以“和氏璧”(一说为“蓝田玉”)刻成,传至五代不知所终的“传国玉玺”。逐走夏桀后,将九鼎迁至都。盘庚迁都于后,九鼎也随之迁移至殷。周武王灭商后,从朝歌而不是安阳殷都获得九鼎,传说武王获得九鼎后,为使众诸侯确信天命成周,曾公开展示九鼎。周成王即位后,周公旦营造洛邑(成周),将周之丰、镐叫宗周,将洛邑叫成周,将九鼎迁至洛邑(今洛阳),并请成王亲自主持祭礼,将九鼎永远安放在周之太庙之中。秦灭周后,又将九鼎迁至秦都咸阳 。正因为周将九鼎置于洛邑,故汉时有学者谓周灭殷后都洛邑,司马迁驳之说“其实不然”。

6证据之六安阳殷都(小屯)至今没有发现城墙正说明它不是帝辛的实际政治中心 

到了殷末,都邑筑城意识已经深入人心。靠坚固的城墙来保护王都的意识已经早就形成。如果安阳殷都(小屯),仍是帝辛(纣)之实际政治中心的话,即使先王未筑城,帝辛也会不惜工本在安阳殷都(小屯)筑城的。安阳殷都(小屯)至今没有发现城墙,正说明它本来就不是帝辛的实际政治中心。充其量也只能是名义上的王都,实际只是王陵宗庙区和祭祀场所而已。

7证据之七武王克商封纣子武庚于纣京师京师”,也是指朝歌武庚叛周周公东征征的又是朝歌。武庚被诛成王封康叔为卫君,“居河淇间故商墟《史记·卫康叔世家》故商墟也是指朝歌 

武庚之都、周公征伐之处、卫君康叔之都,都未选择安阳殷都(小屯)。正说明帝辛之时,安阳殷都(小屯)可能只是名义上的王都,实际只是作为王陵区、宗庙祭祀场所或保存卜辞档案之所而已。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之窗---淇县热线》网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 

 《殷代史六辨》经作者授权  本站独家刊登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制作: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