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之窗》( 作者文集之一)        首页    前言   结语

 
《古稀之年忆往事》---作者:郑厚德

铁蹄之下(1939)

 

济源县坡头村是黄河北岸的一个小集镇,面对黄河,背靠北岭,村南就是古渡口,过黄河越邙山25公里,就到古都洛阳。翻过北岭距县城仅20多公里。当时没有公路,从济源到洛阳,走坡头渡黄河往南行,是一条捷径。

坡头村名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从黄河渡口码头到村里有段黄土高坡,村子在坡的尽头;另一种说法与黄河水有关,孟县坡底村以下水流平缓,上行到济源坡头村时却水流湍急,逆水行舟,黄河纤夫在岸上要吃力爬坡十几公里,到此休息。

据长辈人说,早些年村里有四百多户人家,一千五百多口人,十几家店铺,逢双日为集,十里八村物资在此集散。

1938年春天,日本兵打进来了,昔日之繁荣没有了,渡口被封锁,商铺停业,民不聊生。半数村民逃难而去,以去西安、宝鸡、兰州者居多,也有去宁夏、四川的,因为当时国民政府也流亡到重庆了。

渡口和码头是兵家必争之地。坡头村成了日军据点,为避南岸炮火就把司令部设在邻近的济涧村,专门与村西杜八联抗日根据地对垒。

1939年,日军更加猖狂,经常到处扫荡,为躲避日军,母亲怀抱我,到处逃难,在西山沟存放死人的窑洞中东躲西藏,连哭声也受限制。母亲每提到这段经历,止不住眼泪,而且总庆幸地夸我“命真大”。

为防日军抢劫,许多家都挖有地窖暗洞以便藏粮藏身,我家北窑拐洞中的夹墙,直到解放后才拆除。婶母曾告诉我:当时她和我母亲俩人,都以锅底灰擦面,扮作老妪,以防不测。

襁褓中的我,虽不懂世事,但睁眼看到的却是苦难世界,听到的是枪炮声声。

 

[上篇]<---1939--->[下篇] 

 


      作者简介:郑厚德,网名老农”,原籍河南济源县人,生于1938年。 高级农艺师。长期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和农技椎广工作。在间作套种、小麦良种培育、科研管理、良种区域试验、土壤肥料、农业气象、农业资源调查和区划等方面,有所建树。 是淇县电脑应用和信息网络建设的开拓者和带头人。曾任 淇县科委高级农艺师,第四届鹤壁市农学会理事、第四、五届淇县政协常委。

     退休后,策划并建立了《淇县之窗》网站,自封为站长、主持人。“古稀之年忆往事”,是他个人博客的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