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之窗》( 作者文集之一)        首页    前言   结语

 
《古稀之年忆往事》---作者:郑厚德

文革开始(1966)


 

那年月,人们好象都患上 “政治运动综合症”,对政治特别敏感。因为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稍有不慎就在劫难逃了!从“整风反右”开始,又经历了“大跃进”、“反右倾”、“反五风”、“小四清”、“大社教”、“反修正”……政治运动成了家常便饭。科研单位是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更应 “政治挂帅”了,人人都高举红旗,生怕说 “走白专道路”。

山雨欲来风满楼,1966年春天,继批“海瑞罢官”之后,又批“三家村”,人们在猜测,下一个运动可能又要开始了?

不出所料,“文化大革命”接踵而至。这又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暴风骤雨。

六月初“文化革命”开始了,差不多与中央向北京各高校派工作组的同时,安阳地委也派工作组进驻农科所。(现在分析,当时若不搞以阶级斗争为纲而抓经济建设,提倡建设和谐社会,我国就不会出现十年浩劫了,形势会比现在更好。当然,随着时代推移,诸多事情是几十年后才能看清的。今日评论也算事后诸葛罢了。)

政治运动都有一定模式:先学习文件,搞忆苦思甜,组织积极分子骨干队伍,一次又一次政治动员,写大字报深揭深挖,内查外调,结论定性,整改总结……等。这次“文化大革命”也是这样开始的,由党委领导成立文革小组,在揪“走资派”的同时,还揪出大批“牛鬼蛇神”。所内80名干部中有近三十人被点名批判。 

以李自如所长为首的所领导在劫难逃,许多同志含冤挨批斗。初期我还被列为“依靠对象”,分在材料组,忙活两月。

81,毛泽东写信给清华大学附中红卫兵,认为他们的行动说明对反动派造反有理,向他们表示热烈的支持,同时要求他们注意争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们。从此,红卫兵运动遍及全国。红卫兵高呼造反有理的口号,造所谓牛鬼蛇神的反,揪斗所谓走资派,搞乱了地方党委,并造成群众之间派别纠葛和纷争。

196685,毛泽东写出《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全文如下: “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和人民日报评论员的评论,写得何等好呵!请同志们重读这一张大字报和这个评论。可是在50多天里,从中央到地方的某些领导同志,却反其道而行之,站在反动的资产阶级立场上,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将无产阶级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打下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围剿革命派,压制不同意见,实行白色恐怖,自以为得意,长资产阶级的威风,灭无产阶级的志气,又何其毒也!联想到1962年的右倾和1964年形实右的错误倾向,岂不是可以发人深醒的吗?” )之后,党委瘫痪了,工作组随之撤离,开始批“反动路线”。8181126,毛泽东先后8次在北京接见全国各地来京的1300万师生和红卫兵。全国停课、停产串联的人数以千万计。 “造反派”兴起,大游行大串连全国到处点火,真乃 “天下大乱”。至此农科所与全国一样乱了起来。

在所内,后因烧材料问题分岐,观点不同分成几派,山头林立,各不相让。我所在的小组织叫“硬骨头战斗队”,共有四人,江(砚曾)郑(厚德)二敏(刘端敏、刘永敏),被称作“四根臭骨头”!

78,次女晓歌出生我也没在场,起名是她爷爷预先想好的,叫“文霞”。长女晓静因无力看护,被她奶奶带回济源老家。

 

姑嫂之间

 

[上篇]<---1966--->[下篇] 

 


      作者简介:郑厚德,网名老农”,原籍河南济源县人,生于1938年。 高级农艺师。长期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和农技椎广工作。在间作套种、小麦良种培育、科研管理、良种区域试验、土壤肥料、农业气象、农业资源调查和区划等方面,有所建树。 是淇县电脑应用和信息网络建设的开拓者和带头人。曾任 淇县科委高级农艺师,第四届鹤壁市农学会理事、第四、五届淇县政协常委。

     退休后,策划并建立了《淇县之窗》网站,自封为站长、主持人。“古稀之年忆往事”,是他个人博客的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