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之窗》( 作者文集之一)        首页    前言   结语

 
《古稀之年忆往事》---作者:郑厚德

如履薄冰(1975)


 

    红头文件下发后,“八品芝麻官”是名正言顺了,我成为安阳地区农科所二把手,时年三十七岁,但仍习惯大家称我“小郑”。我是农科所历史上第一个从科技人员中提拨的所级领导干部,大家对我寄于厚望是不言而喻的,我也下定决心做好工作,不辜负同志们的殷切期望。

 

      当时老干部郭振勤是农科所一把手,正县级,他是林县人,在我岳父任浚县县长时,他曾任浚县县委副书记,私下里我称他“郭叔”,非常尊重他,尽最大努力配合他的工作。副主任还有李成榜、陈彦斌等人,各负其责,也没有发生大的矛盾。另有一位由安钢调的老干部,我专程去接一趟,但他始终未到任。

 

      上任之后,我如履薄冰,严于克己,办事低调,因公因私,从不坐所里那辆吉普车,以免“特殊”。坚持住集体宿舍 (直到1977年被隔离审查时,才第一次住上领导人才能享受的套间)。

 

      我主要分管的工作仍是科研和生产。工作是勤奋的,为把所内工作头绪理顺,亲自起草并组识讨论制订了《安阳地区农科所各项制度》。组织大家讨论制定了科研规划,列出三十多个科研课题。经常到小麦、玉米、杂粮、植保、土肥、园艺、畜牧等各科研组了解情况,帮助解决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并为全安阳地区农业科技推广提出建议。

 

      为方便职工生活,我建议设立了小卖部、理发室、尽力改善职工生活条件。当时职工住房十分紧张,为改善住房条件,我跑资金、筹原料,亲自领大家挖地基,自力更生盖家属房30间,使十五户双职工迁入新居。所里购置一台手扶拖拉机,我安排一位女工当拖拉机手,由于是淇县笫一个女拖拉机手,当时开车上路竟招来许多惊异的目光。

 

      苍天可鉴,我自1975年春节过后正式上任,到当年秋收后参加了地区“农业学大寨工作队”到濮阳县下乡包村,实际在所内工作仅短短7个月,确实没少出力流汗。自我感觉对得起同志们的期望,也对得起自已的良心。在所内留下了较好的口碑(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后来遭批判时没有任何一条意见是针对我的工作)。

 

      老干部大多解放了,重新安排了工作,李自如到中棉所任副主任,魏培仁病逝于地区农场(病逝前我专程去看望了他) ,崔金本调地区轧花厂,郝杯松也将另行安排工作。岳父王景贤也从内黄白条河农场“五七干校”返回安阳,先在地区医药公司担任工作组长,后到地区税务局任革委会主任。

 

      由于工作很忙,根本没有时间顾及家里的事,很少休息礼拜天。这年大女儿在初中,二女儿上小学,儿子也入学了,我却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很少关心他们的学业,使他们感到父爱缺失。放暑假时把孩子们带到农科所,帮我割草完成积肥任务,也算是给他们一个锻练机会。叔父托我帮堂妹爱琴找份工作,我所能办的仅仅是让她在果园里劳动三个月而己。

 

[上篇]<---1975--->[下篇] 

 


      作者简介:郑厚德,网名老农”,原籍河南济源县人,生于1938年。 高级农艺师。长期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和农技椎广工作。在间作套种、小麦良种培育、科研管理、良种区域试验、土壤肥料、农业气象、农业资源调查和区划等方面,有所建树。 是淇县电脑应用和信息网络建设的开拓者和带头人。曾任 淇县科委高级农艺师,第四届鹤壁市农学会理事、第四、五届淇县政协常委。

     退休后,策划并建立了《淇县之窗》网站,自封为站长、主持人。“古稀之年忆往事”,是他个人博客的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