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初期,农村实行大包干,分田到户,大锅饭机制被打破,极大激发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粮食不再那么紧张,蔬菜也有人卖了,市场开始活跃,私人店铺纷纷开业,中山街的国营商店开始被冷落,私营批发小商品的小西街,热闹非凡,天天挤满熙熙攘攘的人群。红旗路取直了,土里土气的小县城开始有点生机。但人们的思想观念还转不过来,经常议论: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电视机开始进入家庭。孩子们对同学家的电视机羡慕不己,由于物资紧悄,凭票证供应,有钱也难买到,走后门我也不得要领。
拿出所有积蓄揍了1200多元钱,托妻妹从安阳购买一台14寸牡丹牌彩电。我和孩子从火车上抬上抬下,运回淇县,买根长竹竿,安上天线,转来转去,居然能收到四五个频道,大院内的孩子们欢呼雀跃,犹如过年,每天晚上屋里都挤满了人,屋子本来就小,几排小凳子挤得水泄不通。母亲也接来淇县,老人家高高兴兴乐在其中。
岳父王景贤(1920.4.21-1985.1.18)时任安阳地区税务局长,直到病倒住院以前,仍在任内工作,卧病一年后1月18日,在安阳去世,享年65岁。送葬者众,追悼会上,大家追忆这位曾任安阳县副县长、浚县县长、安阳地区农机局长、安阳地区税务局长廉洁奉公的老干部,无不交口称赞,河南日报还发了讣告。岳父死后骨灰被安放在安阳烈士灵园,一年后随岳母葬于他出生地安阳县都里乡南阳城村,青山环抱,绿树为荫,墓碑上有一联是淇县文化局长石同勋所撰:“躬亲千万一捧骨灰归故里,无渎分文两袖清风彰后人”,是对这位老共产党人的真实写照。
县政府临街楼盖完工,这座楼高4层,成了当时全城最高建筑物。农业区划办公室搬至三楼办公,领导还专门为我安排了一间单独办公室。工作条件有了很大改善。这一年,撰写了《南水北调工程过淇展望》、《漫谈淇县与太阳》、《微量元素肥料在淇县的应用前景》等文章,其中《漫谈淇县与太阳》获安阳市“科技论文奖”。还随安阳市区划办到陕西、四川考查,第一次游历了古城长安、天府四川、闻名遐尔都江堰和长江三峡。
参加《淇县土壤》一书的编写工作,其中第一章“淇县概况”和第二章“成土条件”由我撰写,其余土壤调查部分是衣业局翟同权、陈娥、张军庆等同志撰写的,农科所老同事李双元和孙纪庄是技术辅导,这项成果后来获鹤壁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