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心》作者:周鸣祥

 

 

 

 

 

 

 

 

阳光纪事

  

         

感 动

——《呵护明天的太阳》拍摄散记

 

《呵护明天的太阳》反映的是鹤壁市关爱帮扶留守儿童的事儿。

据有观资料表明,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将近2000万,当中有84.6%的孩子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5.4%由亲戚代管,少数独自一人生活。留守儿童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特殊群体。同在蓝天下,应该都一样。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如何?他们的童年快乐吗?如何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关爱他们?带着这样一种责任,奔着这样一个主题,我们走进了鹤壁市的机关、学校、乡村、厂矿。节目播出后,人们被一幕幕场景感动着,被一个个有爱心的人感动着,被一个个茁壮成长的留守儿童感动着,关爱帮扶留守儿童在鹤壁大地迅速掀起新的高潮……

 

感动来自爱

 

爱是真情,爱让人感动。如果一个制片人不被所采访的事件所感动,那么他的作品也不会感动观众。

2007年夏天,郑州大学的大学生来到淇县开展留守儿童暑假夏令营实践活动。对于淇县的留守儿童来说,这样的“待遇”还是第一次。听说有这样的事,孩子们都积极踊跃报名参加。活动时间15天,课程安排的很满,内容主要有感恩教育、英语培训、动手能力、户外活动、和谐交际等。课程一天天地进行着,这些淳朴可爱的留守儿童认真的学习着,在老师的想象中,农村的孩子绝对没有城里的孩子懂事、聪明、习惯好,但短短的15天相聚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看法:农村的孩子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孩子差。

在一堂感恩课程教育中,孩子们一个个都哭了,他们流着眼泪诉说着自己的心情以及对社会、对家庭的感恩,有的孩子泣不成声。一个女孩儿说:“为了我上学,我的爸爸、妈妈常年在北京打工,他经常打电话问我的学习情况,他们真的不容易,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让父母放心。”一个男孩子说:“我的爸爸妈妈离婚了,我和奶奶生活,有这么多人爱我、关心我,我一定要增强自信,用优异成绩汇报社会各界的爱。”这堂课是在操场上进行的,音响里播放着震颤人心的歌曲《感恩的心》。在这样的氛围中,全县的300多名留守儿童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夏令营活动结束了,师生分别的那一天,大家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教室内,孩子们眼圈红红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有的趴在桌上哭起来,老师还没有说出安慰大家的话,自己倒捂着眼睛跑出了教室。教室外,学生与学生在哭声中回忆着10多天来的感恩和情愫,老师和学生手拉着手相互安慰,依依不舍。那操场、那课堂、那歌声、那鼓励、那朝夕相处、那知心的话语,此时全都化做了美好的回忆。

我们派记者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全程拍摄。这里是爱的汇集,这里是“爱心传递站”。这里的爱没有造作,没有虚伪,感动了记者,也让记者情不自禁地把它带进了专题片。

 

感动来自真实

 

真实的场景、事件、氛围,往往使人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20078月中旬的一天,淇县高村镇的大礼堂里上演着一曲爱的颂歌。高村镇驻北京外出务工党支部的6名人员为家乡贫困留守儿童献爱心活动正在进行。在《爱的奉献》乐曲声中,他们将书包、字典、600元的资助金等分别发送到每个孩子手里并和孩子结成了帮扶对子。“谢谢叔叔、谢谢叔叔”的声音在会场上一声声响起。此情此景,令人无不动容。出席捐赠仪式的县领导也热泪盈眶。留守儿童代表在发言时说:“感谢叔叔给了我上学的机会,你们的帮助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长大后也要象叔叔一样去关爱别人,帮扶贫困,让我们这个大家庭充满爱,让世界充满爱!”捐赠仪式结束后,大家合影留念,务工党员宋二庆、刘文友等把自己帮扶的孩子一次次抱起,宋二庆说:在社会主义大家庭,决不能让孩子上不起学,我要帮扶这个孩子到大学毕业。这些爱来自生活,来自身边实实在在的人,来自人们的心灵深处。记者怎能不感动!?作品怎能不感人!?观众怎能不欢迎!?

在鹤壁的一所小学里,一个叫陈雅茹的女孩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她的父母在广州打工,自己和六十多岁的奶奶生活。父母打工前,孩子学习安心,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三名。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思念父母,奶奶不识字,没文化,不能辅导孩子学习,亚茹的成绩一落千丈。她自卑、孤独,几次逃学,甚至连学都不想上了。村里的党员贾玉春知道了这件事主动帮助雅茹学习,为她请家教,给她买书买本买文具,还给她钱,很快亚茹又恢复了往日的欢乐,学习成绩进入了前五名。象这样的事儿在专题片中还有很多,有人说看这个片子的时候容易进入情节,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想主要原因还是事件来自于真实的生活。

 

感动来自细节

 

严格地说,这个片子介于工作片和记录片之间,要做的感人必须考虑到一些细节。

这个片子的细节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把握。一是在孩子们的表情上,注意在脸和眼睛上去体现。有这样一个场景,驻村工作队员为留守儿童过集体生日,工作队员把蛋糕切好后,一块一块分给孩子们,一个小姑娘端起蛋糕就吃,弄的满脸都是,象一个可爱的小猫眯。大家笑了,这个小女孩也笑了,我把镜头推近,给小女孩来了一个特写,并用到了片子中,收到了良好效果。二是在内心活动中,注重用肢体语言去解释。父母不在孩子身边,孩子显得很孤独,我们去采访,他们几乎都不愿意表露自己的心迹。我们就用背影、拨弄手指等去表现。我们采访一个女孩子,当时她正在写作业,头几乎埋在书本里,头发遮盖着脸和眼睛,我及时捕捉并用在片子当中,女孩低落的情绪以及思念父母的心情一览无遗。三是在孩子和父母的情感上,用同期声去表现。为了给孩子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鹤壁在一些厂矿、学校、村庄设置了亲情视频,有时间了,孩子和父母可在上面聊聊天,拉拉家常,说说知心话。我们在浚县岗坡村拍摄了这样一组镜头:孩子在视频前和妈妈对话,看到了妈妈,孩子当然很高兴,向妈妈汇报学习情况时很激动。我们把这一对话场景全部录了下来并用到了片子中,很吸引人。还有一名湖南籍女工,千里之外到鹤壁打工,在和孩子视频对话时,我们采访了她,她的一番话洋溢着对政府的感谢,我们也全部用到了片子中。还有很多细节的运用和处理,我们都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也收到了奇效。

细节决定成败。一个成熟的制片人必须善于在生活中捕捉细节、在作品中运用细节。

 

感动来自创意

 

一部优秀的电视作品,独特的创意往往会出奇制胜、锦上添花。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没有生硬地去组合一些东西强加给观众去接受。而是结合鹤壁实际,从领导重视、红旗争创、驻村帮扶、大学生村官、社工服务、社会各界关爱等方面来体现留守儿童得到的爱。如何把片子做的感人,做的不空洞,做的让观众目不转睛,这就需要片子有创意。在片头的处理上,我运用了《让世界充满爱》歌曲,那歌曲深情、低沉,扣人心扉,所配加的画面有字幕、向日葵、孩子们的笑脸、天真无邪的眼睛以及做游戏时的欢乐等,给人的感觉是因为人人都在付出爱,社会才充满了爱,因为人间有真情,留守儿童才幸福和快乐,抓住了人心,吸引着人们看下去。在片子的中间,我几次用《感恩的心》音乐去渲染气氛,用合适的画面去吸引观众的眼球,用恰倒好处的同期声去唤醒观众的耳朵,整个片子高潮迭起,调动了观众的情绪。在片子的结尾,我配加的歌曲是《爱的奉献》,画面经过了认真、严格的把握,用的是慢镜头处理。人们的关爱,孩子们的喜悦,幼苗的成长,树木由小到大的变化等,冥冥之中按照进化法则层层递进,歌曲唱完了,画面结束了,留给人们的却是深深的思考。中组部部务委员、组织局局长傅思和,河南省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叶冬松等领导到鹤壁检查留守儿童工作,完完整整地看了这个片子,十分感动,连声称赞说:鹤壁工作做的好,片子做的也很好!

只要你有颗灵动的心,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感动。作为一名电教工作者,我们更应该领悟真、善、美,传播真、善、美,让社会产生新的文明和感动,变得更加和谐与美好。《呵护明天的太阳》这部片子摄制完毕了,但拍片时浸润全身的动力,力求完美的努力,奋发向上的心力至今仍未消失,我想这些都是因感动而产生、为感动而存在。我们期盼着人们对这部作品的评判。

(备注:本文于20081月在《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杂志上刊发。)

 

 

 

 

《问心》作者:周鸣祥   版权归作者所有  转用时请注明出处   作者电话:13839206993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设计制作:老农  刘辉   刊头设计: 郑厚德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