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都朝歌

卫都朝歌觅古 
  作者:康葵




总目录


一、卫都朝歌

二、卫国人物

三、淇卫文化

四、历史评说

五、朝歌姓氏








   古城朝歌,曾经蕴腾着帝王之气,折射出风云变幻。其历史深邃、幽远,其文化恢宏、博大。它印证着周武王伐纣灭商、周公旦平定三监那段往事,也展示出康姓始祖康叔及其后裔治理卫国的缤纷画卷。

   朝歌因城西有朝歌山而名。现名淇县,是耸立在豫北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一座名扬华夏的文化之都。做为卫国的早期都城,它存在了三百八十余年。因为系康氏得姓源地,它成为天下康氏人心中向往的“圣地”,是康叔后裔梦魂萦绕的故园。想祖德之大,岩岩然仰若泰山;思神惠之广,浩浩乎长如流水。它牵动着康姓人祭拜列祖列宗的浓浓情结。

   拨去郁积的雾霾,拂去历史的尘埃。本文把卫都的古今风貌再现出来,以飨广大的康氏宗亲。

   商都之朝歌

   淇县古名为沫,在今县城西坛、三海一带,因沫水(今三股泉)而得名。古籍称“沫”为“妹”,又称妹乡、沫邑、沫邦、妹国。《诗经·桑中》:“爰采唐矣,沫之乡矣”等即指此地。周武王克商的“牧野大战”就发生在这里。

   公元前1255年,商王武丁来沫消灭豕韦氏残部后,迁都于沫。后又由沫邑迁都于北蒙(今安阳小屯),淇县城内留下了武丁城等遗迹。前1143年,武乙从北蒙迁都于沫,居武丁城和武丁宫。其子文丁又迁回殷邑,帝乙时在此建筑离宫,成为殷商的别都。帝乙在位37年,都沫17年。

   帝乙死后,其子纣在沫继位,改沫为朝歌。《帝王世纪》云:“帝乙复济河北,徙朝歌,其子纣仍都焉。”纣即受,史称“帝辛”,后称“殷纣王”,纣王继位后,长期伐东夷的战争,致使国内兵力空虚。加之扩建都邑,兴建鹿台等多处游乐场所。为此他横征暴敛,沉湎酒色,暴虐百姓,刚愎自用,导致众叛亲离,于公元前1046年被周武王所灭,在位52年。

   商亡后朝歌仍存在。据《史记·卫康叔世家》载:约在周武王三年(公元前1040年),纣王子武庚禄父勾结三监叛乱,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封武王同母弟康叔在此建立卫国。朝歌成了卫国的都城。

   卫 国 的 都 城

   卫国的都城是在殷都朝歌的基础上建成的。《左传·定公四年》载卫祝佗述卫国初封,“命以《康诰》而封于殷墟。”《史记·卫康叔世家》则云周公“以武庚殷余氏封康叔为卫君,居河、淇间故商墟。”所谓“殷墟”、“商墟”,是指卫都是在商旧都基础上建成的。经过周军的两次攻伐,朝歌城已成为一片废墟。为军事防御之需要,康叔率领其臣民,经过抢修,在帝乙城的基础上建成了新卫都。

   周代卫国恢复所建的朝歌城,有宫城、内城和寨城三重,俗称头道城、二道城、三道城。

   宫城在内城中北部,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600米,卫国又在城东东仓一带建定昌宫,曰卫国康叔宫。从起秀门东去,在拱极门和小东门之间今无遗迹。

   内城亦呈长方形,南北长3100米,东西宽2100米,面积6.5平方公里,不愧为大国都城。卫国拥有原沫、邶、鄘三国之地,经济与文化发达,都城的规模因此十分宏大。

   城内阁南街原建有康叔祠,祀卫国开国君主康叔。系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在北京官至户部给事中的淇县北阴人高遐昌捐地,知县王衍在城南门里路西所建之祠,坐北面南,香火旺盛。民国时候仍有祭祀。现无遗迹,场地被一建筑公司所占。城西北15公里有武公祠,祀卫武公。城内还发现多处冶铁、制陶作坊遗址和墓葬。

   第三道城(寨城)由局部墙体、防御工事、山崖及河道等屏障断续组成,平面上呈不规则梨形,周长达65公里,可见当时卫都防御设施之严密。寨墙东侧有纣王墓,西侧有纣王自焚的鹿台遗址。商亡后武庚被周武王所封留在朝歌,亲到鹿台、玉门,收敛其父殷纣王与苏妲己的尸体,葬于淇河之畔。

   康叔封卫建都朝歌后,历康伯、考伯、嗣伯、康伯、靖伯、贞伯、顷侯、釐侯、共伯、武公、庄公、桓公、州吁、宣公、惠公、黔牟、惠公(复立)。到卫懿公时,因好鹤而不理政事,狄人于公元前660年攻入朝歌,杀死懿公。卫戴公于公元前660年离朝歌庐于曹。卫在朝歌历十六世,建都380余年。东迁后的卫国仍存在,但国势日渐衰微。


   遗 存 的 城 墙


   此后,卫都朝歌先后为魏、秦的朝歌邑。

   公元前206年,项羽与刘邦联合灭秦,项羽封原赵国将领司马卬为殷王,定都朝歌,是当时“十八路诸侯”之一。但仅一年即被汉王刘邦所灭。元设淇州,因淇河得名,明降州为淇县。

   淇县城内,卫国城墙的墙基大部分被保存,西墙及北墙仍矗立地表。土筑城墙宽30米,高2—3米,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在市、县有关部门领导陪同下,我们来到西门外的卫国城墙遗址参观。高出地面2—3米不等的夯土层上,现种上了玉米,绿意盎然,长势旺盛。土岗下则是杂草丛生、榆杨树迎风摇曳。

   日月嬗变,风雨沧桑。康氏先祖所建的卫国都城已失去了昔日的恢宏景象,留给人的是一派荒芜景象,是不尽的思念和无限的感慨。极目四周,肃立寄情,思想的潮水冲决了感情的堤岸,久久地不能平静。但做为康氏的后裔,能到祖先故地凭吊,目睹卫国遗迹,心中也得到了一丝慰藉。


来源:《淇县之窗》网站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网站         站长:郑厚德          持人:老农(信箱qxzhd@126.com)    

电话  0392-7226249    QQ:1036847795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制作人:王涵怡、杨杨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