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卫康叔世家》曰:“周平王命武公为公。五十五年,卒,子庄公扬立。”
韩兆琦先生的注释:周平王,东周第一代国王,名宜臼,周幽王之子,前770年至前720年在位。
五十五年,武公去世,卒,子庄公扬立。五十五年,前758年。庄公扬,梁玉绳曰:“《表》作‘杨’,《诗谱疏》引《世家》亦作‘杨’,而今本作‘扬’,古通。”
从康叔为始封君算起,康伯系卫国第二世国君;考伯系三世国君;嗣伯系第四世国君;疌伯系五世国君;靖伯系六世国君;贞伯系七世国君;顷侯系八世国君;釐侯系九世国君;姬馀、姬和为十世国君;姬扬为卫国十一世君。康叔和卫武公,是卫国历史上两位著名的君主。他们在位时,卫国是屹立于东方的大国,军事强盛,经济发展,百业兴旺,百姓和集。两人也都做过王朝的司寇,为西周、东周的理刑和治安做出了贡献。但是从卫庄公姬扬以后,卫国又逐渐失去了“诸侯之长”的方伯地位,国力日渐衰弱。和其毗邻的齐国、晋国等乘势而起,成为春秋霸主。而卫国却由于国君昏庸,内乱不断,内部守旧,外交失利,以及地理形势的不利,使卫国从诸侯领袖之位退入被人宰割、征伐的对象,给后世留下了许多沉痛的教训。
1.庄公宠州吁引来祸乱
《史记•卫康叔世家》介绍说:“庄公五年,取齐女为夫人,好而无子。又取陈女为夫人,生子,蚤死。陈女女弟也幸于庄公,而生子完。完母死,庄公令夫人齐女子之,立为太子。庄公有宠妾,生子州吁。十八年,州吁长,好兵,庄公使将。石碏谏庄公曰:‘庶子好兵,使将,乱自此起④。’不听,二十三年,庄公卒,太子完立,是为桓公。”二十三年,庄公卒,事在前733年。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庄公五年,娶齐国的宗室女儿为夫人,齐女貌美而没生儿子。他又娶陈国的宗室女儿为夫人,生了儿子,很早就死了。陈女的妹妹也受庄公宠爱,生了儿子完。完的母亲去世,庄公让夫人齐女认完作儿子抚养他,立他为太子。庄公有个宠爱的姬妾,生了儿子州吁。十八年,州吁长大了,喜欢打仗,庄公让他统帅军队。石碏劝庄公说:“庶子喜欢用兵打仗,让他统帅军队,祸乱将从此开始。”庄公不听,二十三年,庄公去世,太子完继位,这就是宣公。磊石先生在《淇县文史资料》上撰文说,庄公娶齐庄公之女庄姜为夫人。庄姜很美,卫人曾赋诗《硕人》颂之。庄姜无子,庄公又娶陈侯之女厉妫为夫人。生子考伯早逝,随嫁的厉妫之妹戴妫也得庄公宠爱,生公子完、公子胥。戴妫早逝,庄姜收养公子完,视为亲生,立为太子。庄公另有宠妾生子州吁。州吁生性暴戾好武,善于谈兵,深得庄公宠爱,任其所为。大夫石碏忠言相陈:“臣闻爱子,教以义方,弗纳于邪。夫宠过必骄,骄必生乱,并以之逆”,“元顺”陈之。庄公不听,埋下祸根。二十三年(前735年),庄公去世,其子公子完即位,即桓公。
桓公,庄公之长子,名完,公元前735年嗣位,系卫国十二世国君。
王贵民、杨志清编著的《春秋会要》一书也写道:卫桓公,名完,庄公子。十三年为鲁隐公元年,在位十六年,为州吁所弑,谥曰“桓”。
《史记·卫康叔世家》曰:“桓公二年,弟州吁骄奢,桓公绌之,州吁出奔。十三年,郑伯弟段攻其兄,不胜,亡,而州吁求与之友。十六年,州吁收聚卫亡之人以袭杀桓公③,州吁自立为卫君。为郑伯弟段欲伐郑,请宋、陈、蔡与俱,三国皆许州吁。州吁新立,好兵,弑桓公,卫人皆不爱。石碏乃因桓公母家于陈,佯为善州吁。至郑郊,石碏与陈侯共谋,使右宰丑进食,因杀州吁于濮,而迎桓公弟晋于邢而立之,是为宣公。”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桓公二年,弟弟州吁骄横奢侈,桓公罢免了他,州吁逃亡。十三年,郑伯的弟弟段攻击兄长,没有取胜,逃跑了,而州吁寻求他与他交友。十六年,州吁收揽聚集卫逃亡在外的亡命徒袭击杀害了桓公,州吁自立为卫君。州吁为了郑伯的弟弟段想要伐郑,请宋、陈、蔡三国一起出兵,三国都答应了他。州吁刚继位,喜欢用兵打仗,杀害了桓公,卫人都不喜欢他。石碏就利用桓公母亲住在陈国,假装与州吁友好。到了郑国郊外,石碏与陈侯共同密谋,让右宰丑进献食物,在濮地趁机杀了州吁,从邢国迎接桓公的弟弟继立,这就是宣公。
《春秋会要》说:“宣公,名晋,庄公子,桓公弟。鲁隐公四年,州吁弑桓公而自立,五年公立,在位十七年,谥曰‘宣’。”磊石先生介绍说,桓公生性懦弱,大夫石碏知其作为不大,告老辞朝,不与朝政。州吁更是肆无忌惮,骄横奢靡。桓公二年将其罢黜,州吁出外逃亡。州吁和石碏之子石厚交情甚密,时常并车出猎,骚扰百姓,石碏鞭责教训,锁禁空房,不许出入。石厚越墙逃出,住进州吁府中,一饭必同,竞不回家。桓公十六年(前719年),借桓公赴周吊祭之机,二人合谋,在朝歌西门外佯装设宴,弑杀桓公而代卫君。
州吁,庄公之三子,公元前719年嗣立,系卫国十二世,第十三位君。州吁弑兄而立,又穷兵黩武,因此卫人都不拥戴他,于是州吁让石厚向其父石碏请教安定君位之策。石碏早想除掉二人,于是将计就计,让二人赴陈求陈桓公朝觐天子以定其位,遂同陈国联系,拘留二人。由卫使右宰诛州吁于濮,又使家宰獳羊肩杀掉自己的亲生儿子石厚,为卫国除掉两害。遂从邢国迎回桓公之弟晋立为卫君。左丘明曰:“石碏,纯臣也,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宣公即位后,尊石碏为国老,并世代为卿。
石碏,系康叔的后代,叫公孙碏,字石,也称石碏。当卫桓公时,任卫国上卿,是著名的贤臣。在国家危急时,他设计和陈侯除掉了州吁。陈侯考虑到石碏和石厚的父子之情,留下未杀。石碏得知其消息后,问儿媳和孙子:“我将派人杀了尔等的丈夫和父亲,你们恨我吗?”公孙厚的妻子潸然泪下:“他是罪有应得。”其子骀仲道:“爷爷不要儿子了,孙子还要什么父亲!”石碏含泪点头,遂修血书一封,派部下姚起到陈国杀了公孙厚,又迎立卫桓公之弟公子晋为卫国国君,是为宣公。石碏之孙骀仲,为怀念祖父,以公孙碏之字“石”为氏,始为石姓,石骀仲为天下石姓第一人。
在此期间,卫国还发生了其他一些事。郑庄公死后,他所立的太子忽即位,是为郑昭公。庄公的另一儿子公子突是宋国女雍氏所生。雍氏一族在宋国很有势力,深得宋庄公的宠信,他们把操纵郑国大权的祭仲诱骗到宋国,强逼他立公子突,祭仲只好同意立公子突为君,是为郑厉公,祭仲带着厉公回国,宋昭公就逃到卫国避难,卫君接受了他。宋人立厉公的目的之一是想多得到财物方面的报偿。厉公立后,宋人不断地来求索,郑国忍受不了,在公元前699年(鲁桓公十三年)联合鲁、纪两国同齐、卫、燕(南燕)打了一仗,获得大胜。第二年冬天,宋国又联合齐、卫、陈、蔡来报仇,宋国联军焚烧了郑都城门,攻进城内,把郑国祖庙屋顶上的大梁都拆下运回。联军大胜,郑国人在战争中吃了大亏。前697年,郑发生了祭仲杀女婿雍纠事件,厉公出逃,昭公趁机从卫国复位,厉公则据守栎邑与昭公政权相对立。昭公在外流亡18年回国即位。
2.卫宣公的淫乱
卫国新立了卫宣公做国君,企盼着国家能够重新振兴,但卫宣公不是明君,不是有为之君,他继位后,由于其淫乱、昏庸,使原本国势不振昀卫国变得更加衰弱下去。宣公七年,鲁弑其君隐公。九年,宋督弑其君殇公及孔父。十年,晋曲沃庄伯弑其君哀侯。《史记·卫康叔世家》介绍这时的卫国说:十八年,初,宣公爱夫人夷姜,夷姜生子伋,以为太子,而令右公子傅之。右公子为太子娶齐女,未入室,而宣公见所欲为太子妇者好,说而自取之,更为太子取他女。宣公得齐女,生子寿、子朔,令左公子傅之。太子伋母死,宣公正夫人与朔共谗恶太子伋,宣公自以为夺太子妻也,心恶太子,欲废之。及闻其恶,大怒,乃使太子伋于齐而令盗遮界上杀之。给太子白旄,而告界盗见持白旄者杀之。且行,子朔之兄寿,太子异母弟也,知朔之恶太子而君欲杀之,乃谓太子曰:“界盗见太子白旄,即杀太子,太子可毋行。”太子曰:“逆父命求生,不可”,遂行。寿见太子不止,乃盗其白旄而先驰至界。界盗见其验,即杀之,寿已死,而太子伋又至,谓盗曰:“所当杀乃我也。”盗并杀太子伋,以报宣公。宣公乃以朔为太子。十九年,宣公卒,太子朔立,是为惠公。可惜卫国的两位贤者,就这样死在其父的阴谋之下。要是两者当中的一位立为君,卫国的历史也许要改变,但祸乱的根源却在卫宣公。十九年,宣公卒,死在前700年。
这段文字是说:十八年,当初,宣公宠爱夫人夷姜,夷 姜生了儿子假,宣公让他做了太子,命右公子做他的师傅。
右公子为太子迎娶齐国的宗室女儿,还没成亲,而宣公看
到将要成为太子妃的女子貌美,非常喜欢,就自己娶了她,
并为太子娶了别的女子。宣公娶了齐女,生了儿子子寿、
子朔,让左公子做他们的师傅。太子假的母亲死后,宣公
立齐女为夫人,他与子朔一起说太子伋的坏话。宣公因为
自己夺走了太子的妻子,心中嫌恶太子,想废掉他。等听
到他们的谗言,大怒,就让太子伋出使齐国而派刺客埋伏在边界上,杀死他。宣公给太子白旄,告诉埋伏在边界上的刺客看见拿着白旄的人就杀掉。太子伋要出发时,子朔的哥哥子寿,是太子的异母兄弟,知道子朔说了太子的坏话而宣公要杀太子,就对太子说:“边界上的刺客看见太子的白旄,就会杀了太子,太子不要去!”太子说:“违背父亲的命令求得活命,不行。”就出发了。子寿见太子不肯放弃出使,就偷了他的白旄先赶到国界。国界上的刺客看到标志,就杀了他。子寿死后,太子伋又到了,对刺客说:“应当杀的是我。”刺客把太子伋一起杀了,向宣公报告,宣公就让子朔做了太子。十九年,宣公去世,太子朔即位,这就是惠公。这样一个宣公,纳子妇为己妻,已属乱伦,又串通强盗杀己子,更为人所痛恨。磊石先生文曰:“宣公,桓公之弟,庄公之次子,名晋,公元前718年嗣位,系卫国十二世第十四位君。”
宣公为人淫纵不检。自为公子时,与其父之妾夷��私通,生下�����名假,寄养民间。即君位后,夷姜得宠,又生二子,一为牟;一为硕,字昭伯。许立伋为太子。太子伋成人后,欲娶齐僖公之女宣姜为妻。宣公闻宣姜有绝世之姿,心贪其色。就在淇河之畔建新台,代子纳之。宣公与宣姜在新台一住三载,连生二子,长曰寿,次曰朔,于是夷姜失宠,公于伋也成了多余之人。公子寿和朔虽是同母兄弟,贤愚迥然不同。公子寿天性存友,与公子伋亲如手足。而公子朔天生狡猾,阴蓄死士,心怀非望,不仅憎嫌伋子,也记恨亲兄子寿。常与其母在宣公面前谗谮两人。为除掉伋子,宣公与其合谋,佯遣公子伋赴齐议事,暗中买通盗匪途中劫杀。公子寿闻知遂告伋子,伋子曰:“为人子者,以从命为孝,弃父之命,即为逆子。”寿见伋子不听,便代伋先行。边界上的盗匪将其诛杀,伋子赶到后见子寿死于非命,悲愤恸哭,并吐真情,盗匪连他也杀了。《诗经·卫风·二子乘舟》,即是咏子寿、伋子兄弟争死之事,太史公司马迁也为此动容。于是宣公立子朔为太子,宣公十九年(前699年),太子朔继位,是为惠公。
今山东莘县城北九公里的十八里镇有个村庄叫太子张,附近的一个村庄叫孝伋洼,此莘也即杜预注卫地,也可能是界地。子寿、伋子兄弟二人悲壮而死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杨臣源、康显荣、康学森先生撰文说,当年,宣公同其父庄公的宠妾夷姜私通,生下伋。宣公继位,夷姜得宠,宣公许诺以后让伋子继位。伋子16岁,宣公为其聘齐僖公长女宣姜为妻。但宣公听说宣姜娇媚异常,暗生纳为己妾之心,于是在淇河之畔建了一座新台,重宫复室,朱栏华栋,十分华丽,宣公和宣姜在此住了下来。《诗经·国风·新台》给予此事以无情的讽刺:
新台有泚,河水瀰瀰。
燕婉之求,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
燕婉之求,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意思是说,新台高耸,光彩夺目,淇水波滚,一片汪洋。宣姜想嫁个英俊少年,却遇上个丑八怪。如同张网捕鱼,逮着个癞蛤蟆呀!从此,宣公与宣姜在新台朝欢暮乐,三年中连生寿、朔二子。为了让自己所生的儿子日后为君,宣姜日夜在宣公面前说伋子的坏话,宣公自然是偏听偏信。一日,伋子生辰,寿置酒相贺,朔也同席。饮酒间,伋子与寿言谈相投,十分密切,朔见状大怒,托病告辞。擦眼抹泪地到宣姜面前搬弄是非。他无中生有说:“席间伋子装醉叫我‘儿子’。”还说:“你母亲原是我妻子,你唤我父亲理所当然。孩儿骂他,他便追打,亏得哥哥劝住,我才逃席回来。”宣姜信以为真,立即面见宣公,将朔的谎言和盘托出,还添油加醋说:“伋子还要我陪他睡觉,说夷姜是他的祖母。我是他的旧妻。却被君主你抢占了。总有一天要把我同卫国江山一块还给他!”宣公召寿询问,寿说绝无此事,宣公半信半疑,传谕责备夷姜教子无方,夷姜悲愤填胸,自缢而死。
不久,齐僖公联卫伐纪。卫宣公派伋子赴齐国商定出兵日期,宣姜见时机已到,准备实施蓄谋已久的杀人之计。从朝歌去齐国,莘野(今山东莘县北)乃必经之地,伋子将在这里弃舟登车改陆行。宣姜派武士假装强盗,预先埋伏于界道旁,认准白旄为记,杀死伋子。谁知被寿子听到了这个消息,透露给伋子,劝伋子不要出使齐国,暂时出弃其他国家,日后再做打算。伋子是个仁孝之人,认为不尊父命是为不孝,父让死,只有以死尽全孝。于是毅然束装登舟,启程赴齐。寿劝说无效,心想伋子此行遇害,自己以后登上国君之位也不心安。于是决定另置一船,先兄而行,代兄而死。父亲尚能因此感悟,我也算忠孝两全了。于是他另雇一船,载酒下河,与伋子饯行。兄弟二人舟中对饮,各怀心事。伋子认定这是诀别之酒,连连举杯,和泪而饮,醉倒于席。寿遂取白旄插于自己船头,又给伋子留一书简,决心代兄而死。船行至莘野,正要离舟登岸,埋伏的武士呼啸而出,将寿误以为伋子杀死,携白旄而归。
伋子酒醒不见寿与白旄,但见简书一片,上书“弟已代行,兄当违避”。伋子大吃一惊,命船工奋力驱舟追赶。途中与武士相遇,自报姓名,武士知道杀错了人,怕回去不好交差,又将伋子一并杀死,弃尸岸上。伋子与寿被害后,当地民众感其义烈,将其尸体分别埋葬。寿葬于北,即今莘县十八里铺镇田海村前。伋子葬于南,在今太子张庄北,其墓俗称太子冢。
再说朔得到回报,暗喜一箭双雕。自己日后即位已没有任何障碍,宣姜闻讯,虽寿之死令她伤感不已,但铲除伋子也排除了她的心腹大患,算是一喜一忧,宣公闻听两个儿子同时遇害,泪如雨下,连连叹息:“齐姜误我!齐姜误我!”从此得下怪病,闭眼便见夷姜、伋子、寿一起前来索命,惊得大汗淋漓,祈祷无效,不久便驾崩归天。朔发丧继位,是为卫惠公。
岁月流转,后黔牟(伋的同母弟)在位之际,将寿与伋子遗体从莘野迁回朝歌,重新治丧安葬,莘野之墓遂成空坟。但当地百姓念及二子孝义,每年仍培土填坟,使墓丘连年增大。上世纪70年代测量,伋子之墓直径大约57米,最高点与地面相对高度7米,到上世纪末还有直径44米,高度5米的规模。寿之墓已被平毁,已无迹可寻。
太子冢于1978年4月被莘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周边村庄群众捐资树太子墓标志碑于太子冢之祠,以示永远纪念。还有与此相关的一件事是当地人传说伋子的胞妹闻兄被害,离开朝歌来到莘野寻找哥哥遗体。但刚到杜婆村就患上了伤寒病不治而死,村民就地安葬她。为纪念此事,当地人称其地皇姑坟,杜婆村遂改名妹冢。位于妹冢镇北(今妹冢小学院内)的皇姑坟于1957年经莘县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县级文保单位,“文革”中坟被毁。田海村前原有寿之墓,后平毁,唯太子伋墓至今尚存。李楼曾名孝伋洼,张庄定名太子张,皆与墓相关。墓前原有孝伋之墓石碑一通,未审立于何代。为保护文化遗产,弘扬孝悌古风,祖籍周边村庄之有识之士共议并集资勒石述其事。
3.卫惠公的奔齐与复立
卫惠公就是耍阴谋致两个哥哥于死地的朔,他登上君位的作为如何呢?《史记·卫康叔世家》曰:“左右公子不平朔之立也,惠公四年,左右公子怨惠公之谗杀前太子伋而代立,乃作乱,攻惠公,立太子伋之弟黔牟为君,惠公奔齐。卫君黔牟立八年,齐襄公率诸侯奉王命共伐卫,纳卫惠公,诛左右公子。卫君黔牟奔于周,惠公复位。惠公立三年出亡,亡八年复入,与前通年凡十三年矣。二十五年,惠公怨周之容舍黔牟,与燕伐周,周惠王奔温。卫、燕立惠王弟颓为王。二十九年,郑复纳惠王。三十一年,惠公卒,子懿公赤立。”黔牟,宣公子,鲁桓公十七年,公子职等立之,在位七年。齐纳惠公,放黔牟于周,无谥。总之,由于宣公失伦,伋、寿惨死,卫人对即位的卫惠公当没有好感。但由于朔之母系齐女,因此得到了齐国的大力支持。所以,黔牟虽立为君,且在君位上干了七八年之久,但还是被齐国赶下了台,而且连个谥号也没有。磊石先生日:“惠公,宣公之五子,名朔,公元前699年嗣位,系卫国十三世十五位君。”惠公是杀害其兄太子伋和子寿而代立为君的,其庶兄子硕(宣公之次子)心中不服,遂奔齐存身。原来辅佐太子伋的右公子职和辅佐公子寿的左公子泄,对惠公之立也极不满,总想废掉他。惠公四年(前695年),左右公子向惠公发难。惠公奔齐,另立太子伋之弟黔牟为卫君。《史记》这段文字是说:左右公子都对朔的继位感到不平,惠公四年,左右公子怨恨惠公进谗杀害前太子伋而立为国君,作乱,攻击惠公,立太子伋的弟弟黔牟为国君,惠公逃亡到齐国。卫君黔牟继位八年,齐襄公率诸侯奉王命共同讨伐卫国,送入卫惠公,诛杀左右公子。卫君黔牟逃到周,惠公再次即位。惠公继位三年逃亡,逃亡八年再次回国,与前面加起来共十三年。二十五年,惠公怨恨周接纳收留黔牟,与燕一起伐周。周惠王逃到温,卫、燕立惠王的弟弟颓为王,二十九年,郑又送回惠王。三十一年,惠公去世,子懿公即位。
黔牟于公元前695年即位,系卫国十三世第十六位君。黔牟既立,齐侯哀公恐卫人虐杀其妹宣姜,遣人将公子昭伯送回卫国,并强行与宣姜成婚。共生男女五人,长子齐子早卒,次子戴公申、三子文公毁,二女为宋桓公夫人、许穆公夫人。黔牟八年(前689年),齐襄公约宋、鲁、陈、蔡之君联合伐卫,黔牟逃奔于周。惠公回卫又复君位,诛杀左右公子,三十一年(前668年)惠公去世,其子赤继立,即懿公。在此期间,齐国出了有名的君主和贤相,他们是齐桓公和管仲,刷新政治,改革图强,使齐国很快成为强国和霸主。齐桓公(前685年一前673年在位),是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位霸主。他是齐僖公的庶子,名叫小白。僖公死后按宗法制度,由其兄诸几继位,即齐襄公(前697年一前686年在位)。齐襄公是一个十分昏乱的人,饮酒作乐,诛杀无度,他的兄弟和大臣们纷纷外逃避难,管仲和召忽跟着公子纠到鲁国。鲍叔牙随卫公子小白到莒国避难。前686年,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而自立为君,不久又被渠丘大夫雍廪所杀。齐国无君,大夫高侯就派人到莒国迎接小白回国,准备立为国君。结果,公子小白先一步回国,做了齐国的国君,这就是齐桓公。管仲任相以后,大展其治国本领,在经济、政治、军事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为齐桓公的向外争霸奠定了物质基础。
4.玩鹤失国的卫懿公
《史记·卫康叔世家》继续曰:“懿公即位,好鹤,淫乐奢侈。九年,翟伐卫,卫懿公欲发兵,兵或畔。大臣言曰:‘君好鹤,鹤可令击翟。’翟于是遂入,杀懿公。懿公之立也,百姓大臣皆不服。自懿公父惠公朔之谗杀太子伋代立至于懿公,常欲败之,卒灭惠公之后而更立黔牟之弟昭伯顽之子申为君,是为戴公。”《春秋会要》曰:懿公,名赤,惠公子,鲁庄公二十六年立,在位九年,为狄所灭,谥日“懿”。协助执政的大臣为石祈子、宁速。磊石先生曰:“懿公,惠公之子,名赤,公元前669年嗣位,系卫国十四世第十七位君。”懿公即位后,荒淫佚乐,骄奢侈靡,喜爱养鹤,鹤可乘轩。大夫石祈子(石碏之后)为人正直,与宁庄子(名速),同秉国政,皆为贤臣.二人屡屡向懿公谏言,但他却宛若耳风。懿公九年(前659年)北狄侵卫,懿公敛兵授甲,抵御狄寇,国人皆曰:“让鹤出征。”无奈,懿公御驾亲征,与狄人战于荧泽(今浚县西)惨败而死。大夫石祁子携卫之遗民七百三十人逃往漕邑(今滑县东南)(见《左传·闵公二年》)。从此,卫国都城徙出朝歌。国家丧灭。远嫁许国的懿公之妹许穆夫人,闻知卫国君死国亡,赋《载驰》奔走呼号,拯救卫国。许穆夫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女诗人,她的诗作《竹竿》《泉水》《载驰》均收入《诗经·鄘风》。切指细算,自公元前1042年康叔在朝歌建国至公元前659年懿公失国,卫国共十四世十七位君,历时383年。在此之前,第一都在朝歌,第二都则迁往了漕邑。
据康显荣、韩艳辉撰文指出,今山东莘县也保留着一处古卫国的仙鹤湖。据观城县旧志记载,山东莘县古云镇的沉沙地区,是春秋时期卫国国君卫懿公养鹤之地,东池、西池两村即以此命名。据传养鹤鼎盛时,数以千计。有《养鹤》诗为证:“八风舞遥翮,九野弄清音。一摧云间志,为君苑中禽。”传说中卫懿公“嗜鹤加禄”的典故就发生在此地,故以“仙鹤湖”命名。现在的仙鹤湖已失去了昔日卫国的风采,但南北仍长六七公里,东西宽近两公里,占地15000亩,涉及古云、大张家镇12个行政村,调蓄水量可达4000万立方,湖深水清,一望无际,碧波荡漾,为全县近百万亩耕地提供了丰富的水利资源。据说卫懿公当时十分喜欢鹤,他为鹤建造最美丽豪华的窝笼,从全国各地请来名师,给鹤作各种精食饲料;请来高医,为鹤治病防疫;招来宫女伺仆,为鹤梳毛理羽。吃饭的时候有鹤作伴,出门时有鹤紧随,上朝有鹤旁舞,下朝有鹤欢送。其规格高过了宗亲大夫。他给每只鹤都起了很优雅的名字:“仙子”“神乘”“玉女”“银童”“黑龙”“丹凤”“大元帅”“二将军”等。有的鹤要学会高唱、清鸣、群舞、独跳。鹤死了,有棺有椁举行隆重的鹤葬。他把将军们的战车让鹤坐,把士兵们的战马让鹤骑,把练兵场当作鹤场,把军需粮当鹤饲料。卫懿公为君八年,每日以鹤为伴,不理朝政,玩物丧志,对群臣的规劝丝毫听不进去。这年冬天,北方狄人南下,直取邢国,威逼卫都。卫懿公若无其事,仍在宫中观鹤舞,听鹤鸣。狄人已打入卫国境内,攻到城下,这时卫懿公才。惊慌失措,认为大祸降临,他命令将士们急速披甲上阵,拼凑人马抵御北狄。将士们接到命令无动于衷,不少人发牢骚说:“让你的‘大元帅一二将军’骑上‘仙子’带上‘银童’‘玉女’去出征吧!”卫懿公叫谁谁不应,命谁谁不听,只有那群鹤围着他“哦呀”“哦呀”乱叫唤,打也不跑,轰也不起。这时卫懿公凄然泪下,惭愧莫及。兵临城下,大难当头,性命难保,不可迟疑,那还顾得上他的鹤呢!卫懿公只好带领亲信,催动战车,出朝歌城迎敌。终因军心不齐,寡不敌众,被狄兵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卫懿公被活捉,跟随他的大臣死的死逃的逃。大夫弘演冲破重围从国都逃出,半路听大兵说国君被狄人活捉,准备将他杀死吃肉,他听后心急如焚,决心冒死去说服狄人,不要杀死国君。别人劝弘演不要去送死,他坚决不听,独自一人去到北狄营中,可是已经晚了一步,卫懿公被狄人杀死吃掉了,只剩下肝脏没有煮。这种亡国的耻辱,使弘演难以忍受,看到国君血淋淋的肝脏盛在盘子里,更是痛不欲生。于是他仰天嚎啕��哭,苦苦����狄人哀求“臣请为恭”。狄人看他如此忠贞,答应他的请求,这时弘演手持利剑插入胸膛,挖出五脏,献出了自己的躯壳,让人把卫懿公的肝脏装入他的尸体安葬。从这点来看,懿公手下还是有忠臣的,除玩鹤失国外,在史料中尚无发现其他劣迹。这个历史故事是惨痛的,给世人的警示是鲜明的。玩物不仅丧志,也可以丧国。从西周初期强大的卫国,保持了三百多年,到此丧国。显赫的卫国第一古都,就这样在他族的侵略下轰然倒塌。留给人们的是亡国恨、丧亲仇等,给后人无尽的感叹和启示。
原载《卫国文化史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