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目录
一、卫都朝歌
二、卫国人物
三、淇卫文化
四、历史评说
五、朝歌姓氏
|
郑卫之声
指春秋时期郑国、卫国的民间音乐。其中卫国的民歌和音乐非常兴盛,《诗经》中的“国风”其实就是当时的民歌,“卫风”、“邶风”、“鄘风”共三十九首诗,都是流传于古朝歌一带。卫国的民众都有唱歌的传统,曾出现过王豹等著名的歌手,王豹还被列为音神,孟子说过“昔者王豹居于淇,而河西善讴”,说明淇河一带的人大都善于歌唱;卫国公主许穆夫人常常在淇河边的凤凰台弹琴唱歌;卫人宁戚为引起齐桓公的注意,曾扣着牛角高歌;朝歌人荆轲常常在燕国街市上饮酒唱歌,更于赴秦前在易水边悲壮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回还……”。
卫地的音乐非常动听,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史记·乐书》记载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就是说听雅乐听得光想打瞌睡,而听郑卫之音却不知疲倦。《汉书》卷二十八下记载:吴国公子季札听了邶、鄘、卫的民歌,激动地高呼:“太美了太耐人寻味了!我听说卫康叔道德高尚,像这音乐一样美呀!”可见郑卫之音的艺术效果之好。
但是,由于儒家认为其音淫靡,不如宫廷里的雅乐高雅,所以把它贬斥为淫声,提高到“乱国、衰德”的政治高度,使“郑卫之声”成为一个贬义词。随着时代的发展,“郑卫之声”已经渐渐蜕掉贬意。
玩物丧志
常用来指过分迷恋醉心于玩赏某些事物,就会丧失积极进取的志气。
春秋时,卫懿(yì)公是卫国的第十四代君主。卫懿公特别喜欢鹤,整天与鹤为伴,如痴如迷,丧失了进取之志,常常不理朝政、不问民情。他还让鹤乘高级豪华的车子,比国家大臣所乘的还要高级,把鹤封为大将军、二将军,每年耗费大量资财,引起大臣不满,百姓怨声载道。
公元前659年,北狄部落侵入国境,兵临朝歌城下,卫懿公忙命军队前去抵抗。将士们气愤地说:“既然鹤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待遇,现在就让它去打仗吧!”懿公没办法,只好亲自带兵出征,与狄人战于荥泽,由于军心不齐,结果战败而死。人们把卫懿公的行为称作“玩物丧志”。
《尚书·旅獒》中有:“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大义灭亲
大义灭亲出于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的故事。卫庄公(前757年-前735年在位)宠爱三儿子州吁,使他养成残忍暴戾的性格,无恶不作,成为朝歌大害。
当时,老臣石碏,为人耿直,体恤百姓疾苦。他几次劝庄公管教约束州吁,但庄公不听。 石碏的儿子石厚,常与州吁狼狈为奸,为非作歹。石碏大怒,用鞭子抽打他五十下,锁入房内。石厚越窗逃出,住到州吁府内,不回家,仍天天跟着州吁胡作非为,祸害百姓。
庄公死后,卫桓公继位。公元前719年,石厚向州吁献计,杀害卫桓公夺位。
石碏为了除掉祸根,为国为民除害,趁石厚请他参政,假意献计,让石厚与州吁去陈国,然后秘密写下血书送往陈国,请求陈国抓住二贼,并不听其他大臣的讲情、劝说,坚持把儿子石厚与州吁一起斩首,为国铲除了祸害。
石碏的这种做法得到后人的赞许,后来人们称这种行为是 “ 大义灭亲 ”
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说:“石碏,纯臣也……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高风亮节
卫武公(公元前813年-前758年在位)在位五十五年,德高望重,年过九十还亲理国事,他修建了我国第一个园林—淇园,后人以淇园的竹子来比喻卫武公的美德,称之高风亮节,朝歌人在淇园旧址修建武公祠,把起源于祠前小河取名思德河,把山下的村庄改名思德村,以常思武公之德。
载驰载驱
指车马疾行。春秋时卫懿公玩物丧志好鹤误国,被北狄军队打入朝歌,卫国公主许穆夫人从许国赶回,到周围几国奔走呼号,解救祖国。她写的诗歌《诗经·鄘风·载驰》有:“载驰载驱,归唁卫侯。”写她驱驾着马车疾驶救卫的情景。后人以“载驰载驱”来形容车马疾行。三国的曹丕《善哉行》有:“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投桃报李
投:投入,送给。报:回赠,得到。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给予回赠。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友谊深厚。暗含有投入少,回赠多之意。
《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抑》是卫武公带领联军从犬戎手中夺回周都丰、镐之地,举行周平王即位大典之前,卫武公作为肱股老臣,所赋的一首诗,诗以周幽王荒淫败德、乱政误国的史实为鉴诫勉周平王,告诫周平王要以史为鉴、修德养性、收复失地、中兴周室;要修德养性,举止要谨慎,行为要规范,仪容要端正,不犯过错不害人,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
《卫风·木瓜》中也有“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之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现代社会中用此成语常常脱离了相互赠答,礼尚往来的原义,反而经常用来比喻走后门,找关系,以行贿的方式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说“郑卫之声”在现今社会已经基本上从贬义词变为褒义词,那么“投桃报李”已经从褒义词变成了贬义词。
众叛亲离
叛:背叛;离:离开。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不得人心,陷入完全孤立。春秋时期,卫国公子州吁杀死他的哥哥卫桓公(前734年-前719年在位)篡位,对内残暴统治,对外穷兵黩武。鲁隐公问大臣对公子州吁的看法,众仲认为公子州吁残暴狠毒,失去亲信的拥护,众叛亲离必定失败。后来果然让石碏设计让陈国陈桓公除掉了州吁。 《左传·隐公四年》:“阴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匪石之心
比喻坚贞不渝 。典出春秋时期,卫庄公(前757年-前735年在位)的夫人庄姜写的诗《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比喻作者人才出众,但却是飘荡水中的一只空船。庄姜的隐忧无法排解,耿耿不寐,整晚睡不着觉,摆脱不掉的苦闷。
匪石匪席
不是石,不是席。意为石可转而心不可转,席可卷而心不可卷。比喻意志坚定,永不变心。出自《诗·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燕燕于归
指女子出嫁。语出《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之子于归
之,这;子,古代兼指儿女,在这里专指女性后代;“于归”:古代指女子出嫁。归者,回也,古人认为,女子嫁到夫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回到了家,夫家才是一个女子的最终归宿。文人用“于归”这古香古色的词语,作为“嫁人”的替代语,用在婚礼、婚宴上,表示对新人,特别是新娘子的祝福,是很有品味的。
《诗经·邶风·燕燕》有: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泣涕如雨
泣:低声哭;涕:鼻涕。眼泪像雨一样,形容极度悲伤。《诗经·邶风·燕燕》有:“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词名句,出自《诗经》“邶风”里的《击鼓》篇。大致意思是:今生拉着您的手永结美好,与您永不分离白头到老!千百年来一直让人传诵,成了生死不渝的爱情的代名词。原句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子:此处为“你”的意思。在《诗经》的注解里,契为合,阔为离,死生契阔就是生死离合的意思。“生死相依,我与你已经发过誓了,无论生死离合,我们两情相悦;牵着你的手,就和你一起白头到老。”这是一个征战在外不能归的士兵,对妻子分别时的誓言,两情缱绻,海誓山盟,痛彻心扉。从此,“执子之手”成了生死不渝的爱情的代名词。千百年来,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多少语汇老去,这个词却依然焕发着让人怦然心动的生命力。
携手同行
风雨同舟,共同前进的意思。语出《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意思是:
北风吹得冷冰冰,大雪飞舞落纷纷。爱我至亲好朋友,我们携手他乡走。还从容又迟疑?逃跑事情太紧急!
搔首踯躅
形容坐立不安、抓耳挠腮的样子。语出《诗经·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译文: 女孩含羞不语多么秀丽,她在城脚边等我相见;
心仪的人儿怎不出现,我方寸大乱满心疑猜。
燕婉
燕:安柔,婉和顺。形容美女仪态安详、温顺、柔和,也指夫妇和爱优美; 语出《诗经·邶风·新台》:“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后人常引来表达夫妻恩爱和美女的温顺。汉苏武
《诗》之二:“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燕婉及良时。”唐代高适《同敬八卢五泛河间清河》有:“飘颻波上兴,燕婉舟中词。”苏轼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之一有:“吾闻 东山 傅,置酒携燕婉。”
二子乘舟
二子乘舟是指及和寿两位公子手足感情,也�����个故事的记�����宣公的庶子朔(人名)觊觎公子及(人名)的储君之位,与母亲齐姜(人名)进谗言给卫宣公,后三人设计要在公子及出门路上将其杀死。朔有一个亲兄弟叫公子寿,他与公子及的关系极好,得知此事后告知公子及,公子及却不听其劝告准备毅然赴死,公子寿不忍,将公子及灌醉后代其上路,公子及醒来驾船追赶,但追上公子寿的小船时公子寿已被杀死,公子及悲痛万分,告知杀手我才是公子及,你们杀错了人,既然如此将我也杀死回去复命吧。杀手将二人首级送与卫宣公,宣公得见后悲伤过度而死。
桑中之约
桑中:桑林之间,指男女幽会的密约。成语出自《诗经·鄘风·桑中》:“爰采唐矣?沬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菟丝子啊何处采?长在朝歌城邑北。心中想谁又爱谁?有一姑娘容貌美。桑林园中等我会,邀我同往城楼闱,淇水之滨送我归。)
人而无仪
指作为一个人而不讲礼仪。出于《诗经·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可译作:看那老鼠有张皮,却见有人没威仪。作人如果没威仪,为何还活不倒毙!
人而无止
止,通耻,指廉耻,指作为一个人,而没有廉耻之心。出于∶《诗经·鄘风·相鼠》:“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就是说,看到老鼠有牙齿,却看到人无耻,人无耻,那活者还不如去死。
人而无礼
指作为一个人,不懂的礼而胡作非为。出自于《诗经·鄘风·相鼠》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意思是:老鼠还有肢与体,做人岂能不守礼?做人如果不守礼,那为什么不去死!
肤如凝脂
皮肤像凝固的油脂,形容皮肤洁白且细嫩。语出《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脸如蝤(qiú)麒(qí),齿如瓠(hù)犀(xī)。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是描写卫国夫人著名美女庄姜的诗,意思是:手指纤纤如嫩荑,皮肤白皙如凝脂,美丽脖颈像蝤蛴,牙如瓠籽白又齐,额头方正眉弯细。微微一笑酒窝妙,美目顾盼眼波俏。短短二十八个字便勾勒出那个处处吟唱民歌的时代,一个自然清新、摄人心魄的窈窕美人。庄姜以她的绝美仙姿,走进了诗经,亭亭玉立在千年的历史中。
手如柔荑
荑:刚长出的茅草。比喻女子的手纤细柔嫩。出处及解释见“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
蝤蛴,天牛的幼虫, 天牛科。黄白色,身长足短,呈圆筒形。借以比喻女子洁白丰润的脖颈之美。出处及解释见“肤如凝脂”。
齿如瓠犀
瓠犀:瓠瓜的籽。形容美女的牙齿洁白整齐。出处及解释见“肤如凝脂”。
螓首峨眉
螓:蝉的一种,螓首:额广而方;蛾眉:眉细而长。宽宽的额头,弯弯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出处及解释见“肤如凝脂”。
载笑载言
形容边笑边说话的样子。 出自于《诗经·氓》:“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意思是:“登上那堵破土墙,面朝复关凝神望。复关遥远不得见,心里忧伤泪千行。情郎忽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叙述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过程,感情悲愤,态度决绝,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和损害。
载歌载舞
载:又,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出自于《诗经·氓》:“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后人作“载歌载舞”。
揣摩
揣:估计;推测。揣摩:反复思考推求。“揣摩”出自于《鬼谷子》,《鬼谷子》中有“揣篇”、“摩篇”,讲究反复推敲、思考、琢磨、试探,以求了解对方的情况和心理。
式微
指事物由兴盛而衰落,诗经里面的话,字面的意思是,天就要黑;但可引申为:原指王室的衰微,现多指衰落、渐变得无足轻重。出自《诗经·邶风·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意为:“天黑啦,天黑啦!为啥不回家?”
抱布贸丝
布:古代一种货币;贸:买卖。意思是:带了钱,来买丝。指借机和女子接近,亦指进行商品交易。出自于《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意思是:“无知农家小伙子,怀抱钱币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找此借口谈婚事。”
夙兴夜寐
夙:早;兴:起来;寐:睡。早起晚睡,形容非常勤奋。出自于《诗经·卫风·氓》:“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意思是:“婚后三年为你妇,繁重家务不辞劳。早起晚睡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
信誓旦旦
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形容誓言说得真实可信,一般作贬义词用。出自于《诗经·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意思是:“回想少时多欢聚,说笑之间情悠悠。当年山盟又海誓,哪料反目竟成仇。”
耳提面命
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晚辈热心恳切。出自于:《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抑》这首诗是卫武公平定叛乱辅佐周平王即位后所写。作为深有威望的肱股老臣,卫武公在诗中对周平王复兴周室寄寓厚望而谆谆教诲。
总角之宴
总角:古时儿童两边梳辫,如双角,指童年。宴,欢聚。晏晏,欢乐的样子。出自于《诗经·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意思是“
记得当年我小他也小,说说笑笑哪里有烦恼。”
谆谆教诲
谆谆:恳切、耐心的样子。恳切、耐心地启发开导。出自于《诗经·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抑》这首诗是卫武公平定叛乱辅佐周平王即位后所写。作为深有威望的肱股老臣,卫武公在诗中对周平王复兴周室寄寓厚望而谆谆教诲。
安忍无亲
安忍:习于残忍,不以为异。安心于做残忍的事情,因而无所谓亲人。
出自于《左传·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州吁是卫庄公(姬扬,前757年-前735年在位)的儿子,残酷暴虐,飞扬跋扈,杀死卫桓公篡位,被老臣石碏用机借助陈国将其杀掉。近义词有六亲不认等,清代王夫之《读通鉴论·唐高宗》中有“李世绩之安忍无亲也,置父于窦建德之刃下而不恤。”
谑而不虐
谑:开玩笑,意思为开玩笑而不使人难堪。 出自于《诗经·卫风·淇奥》:“善戏谑兮,不为虐矣。” 歌颂卫武公谈吐优雅,胸怀宽广,幽默而亲切。后人用为“谑而不虐”。
委委佗佗
形容雍容自得的样子。出自《诗经·鄘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意思是:“从容的举止,端庄的面貌,山一般的静穆,水一般的明耀,披着华丽的外衣多漂亮。”
诗歌描写了卫宣公(姬晋,前718年—前700年在位)夫人宣姜的惊人美貌和雍容华贵。明代宋濂的《梅府君墓志铭》中有:“命也奈何,芝生岩阿;既采且歌,委委佗佗。”清代钱谦益《御史族兄汝瞻画像赞》中有“委委佗佗,开颜舒眉”。
柏舟之誓
指妇女丧夫后守节不嫁。亦作“柏舟之节”。出自《诗经·鄘风·柏舟序》:“《柏舟》,共姜自誓也。卫世子共伯早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故作是诗以绝之。”唐陈子昂《唐故袁州参军李府君妻张氏墓志铭》中有:“青松摧折,哀断女萝之心;丹节孤高, 终守柏舟之誓。”
柏舟之节
指妇女丧夫后守节不嫁。亦作“柏舟之誓”。
惠然肯来
惠:赐,敬辞。用作欢迎客人来临的客气话。出自《诗经·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六十七回有:“你我是患难故交,今复惠然肯来,足见感情,还要说什么套话。”
中冓之言
中冓:内室。内室的私房话。也指有伤风化的丑话。出自《诗经·鄘风·墙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汉书·济川王明传》有:“不窥人闺门之私,听闻中冓之言。”
首如飞蓬
首:指头发;飞蓬:飞散的蓬草。头发未经梳理,像飞散的蓬草一样乱。出自《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意思为“自从哥哥去东方,发儿乱得蓬草样。不是缺少脂和膏,为谁修饰我容貌?”
清代沈复《浮生六记》卷四有:“小艇有识翠姑者,招呼登舟。始见喜儿首如飞蓬,钗环俱无有。”
甘心首疾
甘心:情愿,乐意;首:头;疾:病,引申为痛。想得头痛也心甘情愿。形容男女之间相互思念的痴情。 出自《诗经·卫风·伯兮》:“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意思是:“下雨呀,下雨呀,却出来个红红的大太阳。一心把我的哥哥想,想得头痛又何妨。”
耿耿于怀
耿耿:有心事的样子。形容不能忘怀,牵萦于心。出自《诗经·邶风·柏舟》:“汎彼柏舟,亦汎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意思是:“柏木船儿在漂游,漂浮在那水中流。眼儿睁睁睡不着,多少烦恼在心头。”后人用作“耿耿于怀”。
寡人
寡人,寡德之人。是君王对自己的谦称。源自《诗经•邶风》:
“先君之恩,以勖寡人。”这是卫庄公(姬扬,前757年-前735年在位)夫人庄姜自称。后来引用为君王自称。
卫武期颐
期颐:也称为人瑞。指百岁以上的老人。因此祝愿夫妇“白头偕老”,也可说“期颐偕老”。卫武,指卫武公,西周时卫国国君,在位五十五年,享年九十五岁。卫武期颐,指像卫武公那样高寿而道德高尚。宋朝李薦诗《范蜀公挽诗》有:“八十虽云寿,石嗟未及期。方之昔卫武,犹不至期颐。”宋朝厉寺正诗《万年欢》有:“卫武期颐,与文公福艾,俱号贤相。”
三监之乱
三监之乱是指西周初殷王武庚禄父联合管叔、蔡叔、霍叔反周的历史事件。
分商王畿为三部分,设三监治理。武王灭商后不久即病逝,周公摄政,此时妄图复国的武庚挑唆三监作乱,周王朝面临严峻的形势,周公东征,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废霍叔为庶民,平定了三监之乱
。
武王灭商后,周人取得了政权。周武王让商纣王的儿子武庚仍继承殷王位,统治殷商故都朝歌。对以武庚为首的旧商遗民,武王并不放心,又安排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驻守在殷都周围的邶、鄘、卫三国,以监视武庚,史称“三监”。商都以北地区为邶;商都以南地区为鄘;商都以东地区为卫。克商后的第二年,周武王就病死了,武王的儿子成王即位,但由周公姬旦摄政代行王事。周公当时已称王,在颁布的一些诰命中,皆有“王若曰”句,如《尚书》中《大诰》、《酒诰》等。武王的弟弟中管叔最长,按照兄终弟及的惯例,他有资格继承王位。周公自己称王执政,引起了武王弟弟们的不满和猜忌。武庚禄父早有复国的野心,这时串通管叔、蔡叔、霍叔和殷商旧地东夷的徐、奄、薄姑等方国,叛乱反周。史称“三监之乱”。
面对三监之乱,周公亲率大军东征,经过三年艰苦斗争这场动乱才告平定,诛杀了武庚,杀了管叔放逐了蔡叔,把霍叔贬为平民。周公东征胜利以后,彻底消灭了殷商王朝的残余势力,扩大东����境土。���了巩固周王朝在东方的统治,周公进一步营建东都雒邑(今洛阳)和封建诸侯。将其兵力分为三部分:殷八师、成周八师和西六师。殷八师驻在殷之故地朝歌,对付殷人和东夷;西六师驻守西土,拱卫丰、镐宗周之地;成周八师驻守在雒邑,以保卫成周。
一窍不通
窍:洞,指心窍。一窍不通即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一窍不通源于“比干剖心”的故事,孔子听说比干剖心的事
,说“人的心有一个窍是通的比干就不会被杀死了。”遂有了“一窍不通”这个成语。见《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
好鹤失国
也作好鹤误国。好鹤失国的典故源于春秋时卫懿公的故事,意思是玩物丧志,因为某种嗜好而耽误大事。卫懿公为君八年,玩物丧志,养鹤成了嗜癖,不理朝政。公元前660年冬,北狄挥戈南下,直逼朝歌,卫懿公才惊慌失措吩咐将士快披甲上阵,但将士们答道:“你哪里用得着我们,还是让你的宝贝鹤将军出征吧!”懿公潸然泪下,悔之莫及,亲自出马迎敌。与北狄大战于荥泽,卫军惨败,懿公战死疆场。朝歌城遂被攻破。
剖腹葬肝
剖腹葬肝意为忠心赤胆、为主献身。剖腹藏肝还是中国象棋的一个著名的残局,讲的是丢车保帅的技巧。典故源于卫国大夫弘演以身殉国的忠烈壮举。卫懿公好鹤误国,战死疆场,卫国大夫弘演在战乱前出使陈国请求救兵,在返回途中,弘演听说卫国君主懿公死在荥泽战场,便前去寻尸。卫懿公尸体早已零落不全,只有一副肝脏还完好。弘演向尸体叩拜,放声大哭,并向尸体报告出使陈国求救的经过,
说:“主公亡国死得如此之惨,没人来收尸,我要以身体做棺木,为主公入葬。”回头嘱咐仆人道:“我死以后,将我理在树下,等国家有了新君再把此事告诉他,我们君臣一同返国罢。”随手拉出佩剑,剖开腹部,将卫懿公肝脏放入后,倒地死去。
墨子回车
墨子回车这个典故发生在战国时期朝歌,《淮南子》、《水经注》等古籍中,都记载有该事。战国初,作为宋国大夫的大思想家墨翟(墨子),坐着不加彩绘的黑色马车,带着学生到各国游说,途径卫国,询问前边是什么地方,学生答曰:朝歌。墨子一听是殷纣王的旧都,是产生“新声靡乐”“郑卫之声”的地方,大惊失色,如遇不祥之物,赶紧命令调转车头绕道而行。
墨子回车,儒家津津乐道,认作“抵制资本主义文化”的典范。其实这是非常愚蠢和迂腐的事。唐代学者胡曾曾写了一首题为《朝歌》的咏史诗:
长嗟墨翟少风流,
急管繁弦似寇仇。
若解闻韶知肉味,
朝歌欲到肯回头。
胡曾,唐代邵阳人,著作有《安定集》十卷,《咏史诗》三卷,本诗被收入《全唐诗》第六百四十七卷。该诗的大意是,常常感叹墨子太缺少文采,竟然把美妙动听的民间音乐看作洪水猛兽;假若他也能懂得音乐,陶醉于“韶”乐中三个月不知道肉味,那么就不会临近朝歌却回头逃掉了。
弟子掩目
无独有偶,在“墨子回车”之前,还有一件“弟子掩目”的事,见于《水经注》《续博物志》等书。孔子的弟子颜回、子路、宰予等驱车出游,宣传周礼雅乐,路过一地,天色已晚,本该住下,但颜回闻听此地是朝歌,忙命车夫催马快跑,弟子们纷纷用手捂住眼睛,不视“凶地”。单单曾被孔子斥之为“朽木不可雕也”的宰予不肯掩目,对着在淇河边载歌载舞的红男绿女左顾右盼。子路发现宰予不肯捂眼,一脚把他从车上蹬下。
纣王暴虐,身披骂名是罪有应得。但因此祸及“朝歌”这个地方,甚而至于这里的歌舞音乐,实在冤哉枉也。墨子回车、弟子掩目,何等迂腐、愚蠢!其实,他们一是太乏文采,二是故作姿态,摆出清高的臭架子给人看。试想,子路要是没有指头露缝偷看,怎么知道宰予没捂眼睛?时隔千年的胡曾,写诗嘲笑他们,真是痛快淋漓。
纵横捭阖
纵横:合纵连横;捭阖:开合,战国时策士游说的一种方法。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出自《鬼谷子·捭阖》:“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战国时鬼谷子曾在朝歌云梦山水帘洞隐居,在云梦山山顶的桃园斩草为马、撒豆为兵,向弟子们讲述纵横捭阖的谋略,现云梦山有鬼谷子遗迹三十余处。汉代刘向《战国策序》有:“苏秦为从,张仪为横,横则秦帝,从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
盘根错节
形容情况错综复杂,矛盾交织。典故出于东汉时朝歌长虞诩故事。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汉代曾任朝歌县令。据《后汉书·虞诩传》记载,当时朝歌一带有盗贼造反,与虞诩不和的人派虞诩去任朝歌长,以陷害虞诩。不想虞诩欣然赴任,立志平息盗贼,治理朝歌。虞诩说:“一个有抱负、有志气的人绝不会避开困难的事而专门去找容易的事来做。这就像我们在砍树时,如果不遇到坚硬牢固的盘根错节,就显不出斧头的锋利一样。”
虞诩用计谋派人打入土匪内部,了解土匪出没和行动情况,一举歼灭了以宁济为首盘根错节的土匪集团,平定了匪患。《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虞诩治理朝歌有功,后升任武都太守,永和初,官至尚书仆射。
旁若无人
身旁好象没有人。形容态度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旁若无人的典故源于荆轲的故事。《史记·刺客列传》有:“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柯和而歌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说荆轲在燕国时,常常在街市上与高渐离喝酒、唱歌,唱到激动处,拥在一起大哭,旁若无人,像街市上没有行人一样。
荆轲,朝歌人,现朝歌城南有荆轲墓。
愚不可及
愚:傻,笨,及:赶得上。原指人为了逃避眼前不利局面而假装糊涂(愚蠢)逃避责任。后指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愚蠢无比。
典故出自春秋时卫国宁武子的故事。宁武子,即宁俞,春秋时卫国人,卫懿公好鹤误国,宁武子随卫国贵族逃出朝歌,后任卫文公、卫成公时的大臣。卫文公治国有道,政治开明,宁武子竭力尽忠,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到卫成公时,君主昏庸无度,形势恶化,对他不利时,他就退居幕后装起糊涂,以便等待时机。孔子曰:“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论语.公冶长》)。孔子认为,宁武子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的到,但他那种装糊涂就不是一般的人能做的到了。可见难得糊涂早已成为政客们的一种权术了。
宁戚扣角
宁戚扣角的典故出自春秋时期卫国人宁戚的故事。宁戚出身清贫,心怀大志,但学识与才能无法施展。他听说齐桓公尊贤重士,决定到齐国,期盼获得赏识任用。他乘坐牛车前往,在齐都临淄城东门外,给牛喂食草料,巧逢齐桓公出东门。宁戚立即叩敲牛角高声唱歌,希望引起齐桓公的注意。后宁戚被齐桓公任用为上卿大夫,负责管理齐国农事等职,长达四十年。
宁戚叩敲牛角高歌之举,成为一个有趣的典故。后来衍生出“牛下歌”“饭牛歌”“叩角歌”“击角歌”“宁戚歌”等,其寓意均为有才能的贫困者冀望获任用。如宋代黄庭坚《次韵无咎阎子常携琴入村》:“明光昼开九门肃,不令高才牛下歌”;金代元好问《除夜》:“折腰真有陶潜兴,扣角空传宁戚歌”。
宁子饭牛
与“宁戚扣角”同义。
切磋
古代把加工兽骨、象牙、玉、石分别称为切、磋、琢、磨。后以“切磋琢磨”或“切磋”比喻道德学问上的互相研讨、砥砺;知交之于朋友,亦有切磋琢磨之义;故相与议论之间;切磋最为难。出自于《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借淇河边的竹子歌颂卫武公的高风亮节、文彩品德。
琢磨
雕琢、打磨(玉石),比喻对待诗文等反复加工,精益求精,通过润色加以修改(指文章等)。出自于《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绿衣黄里
绿、黄:古时以黄色为正色,绿为闲色。以绿色为衣,用黄色为里,比喻尊卑反置,贵贱颠倒。
成语出于《诗经·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意思为:“绿的啊,外衣啊,绿外衣,黄内衣。心里悲伤啊!哪有个止期?”
巧笑倩兮
指女人笑的美,笑的迷人。出自于《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yí),肤如凝脂,领如蝤(qiú)蛴(qí),齿如瓠(hù)犀(xī)。螓首峨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是一首描写卫国夫人著名美女庄姜的诗,意思是:手指纤纤如嫩荑,皮肤白皙如凝脂,美丽脖颈像蝤蛴,牙如瓠籽白又齐,额头方正眉弯细。微微一笑酒窝妙,美目顾盼眼波俏。
美目盼兮
指美人眼波流动,非常迷人。出处见“巧笑倩兮”。
新台之丑
新台之丑:典故出自《诗经.邶风.新台》,卫宣公替其子迎娶媳妇,贪其美色,纳为己有。指翁媳之间有暧昧的关系。详见本书“命运多舛的宣姜”。
爱鹤失众
比喻因小失大。出自卫懿公好鹤误国的故事。详见本书“玩物丧志”。《左传·闵公二年》有:“狄人伐魏,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有禄位,余焉能战?’”
白圭之玷
圭:古代行礼时用的玉器,玷 :白玉上的一个斑点。比喻人或物大体很好,只是有些小缺点。
“白圭之玷”出于《诗经·大雅·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抑》这首诗是卫武公平定叛乱辅佐周平王即位后所写。
舌不可扪
扪:按住,舌头不可以按住,意为不可以不让人说话。出自于卫武公的《抑》(收在《诗经·大雅》):“莫扪朕舌,言不可逝矣。”
燕尔新婚
“燕尔新婚”是指夫妻新婚,如胶似漆,甜蜜幸福。出自于《诗经•邶风•谷风》:“宴尔新婚,如兄如弟”,
“宴”是喜乐、欢乐的意思,“尔”是你(们),意思是“你们新婚多快乐,情似手足密无间”。
《谷风》原本写弃妇诉说原夫再娶与新欢作乐,后人反其意,用来作庆贺新婚的说辞。“宴”和“燕”同音,逐渐流传成了“燕尔新婚”。
天作之合
合:配合。好像是上天给予安排,很完美地配合到一起。祝人婚姻美满的话。
出处:《诗经·大雅·大明》:“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说的是“帝乙归妹”的故事。商王帝乙(商纣王的父亲)为了避免东西两方腹背受敌,也为了修好因先王杀季历而造成商周两部落间紧张的关系,决定将胞妹嫁与姬昌,采用和亲的办法来缓和商周矛盾,商周双方皆大欢喜,商周重归于好。“小邦周”能够与“大邑商”的商王之妹联姻,觉得是“天作之合”。
充耳不闻
充:塞住。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出自《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you)如充耳。”
跋山涉水
跋,翻过山岭;涉,用脚淌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淌水过河。形容历经路程的辛苦。出自《诗经·鄘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原载《解读朝歌》(河南人民出版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