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旅游市场的策划
对旅游景区来说,旅游资源是固定的,但旅游产品却是多样的。怎样从单一的固化的同质的旅游资源中,找到一种动态的多彩的创意点,这是市场营销的关键。
一座山,夏天是一种感觉,秋天又是一种感觉。人的感觉不同,其实也就是山的不同。或者说,同样一座山,对有感觉的人来说,夏天和秋天是不一样的两座山。用于市场,就是两样东西,两件商品。
在旅游景区的营销中,我们往往不会细分市场,更不会细分产品。不懂得品牌与品种、品牌与招牌的区别。认为,品牌就是产品。打出一种品牌,就可以纵横世界,经久不变。
比如水,在夏天,它可能是主打产品。而在春天和秋天,就只能是陪景和辅景。到了冬天,水还可能起负作用。但它的转化产品——冰和雪,却可能成为主景。跟着感觉走,就是跟着市场走。不要认为,任何时候,水都是卖点。
再比如草,春天刚发芽的时候,她给人的感觉是一种生命的涌动和活力。而到了秋天,则是一种成熟的壮美和缤纷。所以,我们在设计旅游产品的时候,春天就以“踏青”为题,秋天则以“观赏”为要。踏青是一种告别冬天欢迎新生活的仪式;而“赏秋”则是一种最后的留恋,对生命的一种圣洁的珍爱。
正是从这些物和情的转化和碰撞中,我们才产生了四季离开屋子,奔向野外的冲动,也才有了旅游的由头。
在淇县,到了秋天,有两大主题不容忽视。一是云梦山的“观草节”,一是古灵山的“峡谷游”。为什么要观草?这个问题要说清。要么你的草有特色,要么你的草有气势。总之得给人不一样的感觉,才值得让人一观。这个问题说不清,就失去了让人千里迢迢往你这里来的理由。古灵山的峡谷游也是一样。为什么秋天推峡谷?因为你的峡谷不是一般峡谷,而是多彩的、硕果累累的的峡谷。
我们搞观草游也好,搞峡谷游也好,都是基于秋天的特点,还是想把大家拉到大自然中来。虽然还是观光产品,但是,这种观光产品,毕竟是细分以后的观光产品,总比粗放的观光产品要好的多,产生的诱惑也强的多。
当然,在推出特色观光产品时,如果能融入参与性,加强与游客的互动,效果会更好。在这些方面,我们必须多动脑子,多想办法。办法从实践中,也从别人的经验中来。不要怕市场一时不接受。关键看大家做不做。不敢尝试,哪能知道市场的反应呢?
旅游产品的创新与秋季市场
旅游产品的创新,实际上就是旅游景区按照市场需要,不断推出的延伸产品和产品新类型。
旅游产品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试着考虑:一是直接创新。就是对景区直接改造,或在景区的文化基础上,直接进行拉长或者丰富。如云梦山——鬼谷子文化,对原有景点的精细包装,对鬼谷子文化的形象塑造等,就是一种直接创新。过去我们进行的很多工作,大多属于这个范围;
二是间接创新。不一定就景点到景点,也不一定就文化说文化,而是借助于景区的平台,增添一些与此有关的旅游元素。如鬼谷子电视剧、鬼谷子商战学院等,这一块做了一点工作,但还很不够;
三是嫁接创新。就是老树新枝,另谋新路。如云梦山的踏青游、洞穴游、观草节等,把时尚的、体育的、户外的属于“新旅游”范畴的东西移植过来,嫁接到云梦山的景点和文化身上,形成一种新的旅游产品。这是一种正在探索的路径,已经取得一些经验,但还需要加大力度;
四是改革创新。改革,就是干脆抛弃旧的过时的东西,力促产品转型。如对信仰类产品,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舍弃,一些低俗的的旅游产品,有的已经革掉;
五是活动创新。活动本身就是旅游产品。活动的创新,既是创造的过程,也是创意的过程,更是持续的过程。活动的设置需要更新,活动的组织方式需要更新,活动的商业模式也要更新。不要千篇一律,一成不变;
六是宣传创新。宣传创新,比如宣传口号的创新,宣传概念的创新,宣传节奏的创新,宣传媒体的创新等,都可能带来人们对旅游产品的认识的变化。
秋季市场的特点,一是家庭温馨游。二是时光留恋游。三是多彩田园游。抓住这几个特点,就抓住了秋季旅游的市场动向。
我们一方面必须在自然风光上大做文章。让大家在冬天到来之前,能高密度地走出家庭,来到户外,享受最后的山情野趣。另一方面,要学会借势,学会嫁接,把秋天最美好的东西,搬到景区来,形成一个秋天的“缩景”。
比如,我们可以与大的花卉公司合作,我们提供场地,让人家来搞菊花展销活动。这样我们就可以创造一个新的旅游产品,如云梦山菊花节、古灵山菊花节等,关键是要做就要做出规模,做出特色,做出名气。一般性地弄几盆花肯定不行。这就需要大手笔运作。
我们还可以搞美食活动,把全国各地的小吃都搬过来,做好了,也能搞出名堂。
这个意思不是说非要搞这两个项目,而是启发大家,开发一下思路,能不能“借力”、“借势”利用外部的力量让景区重新焕发一种新的面貌,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