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疾凤》 作者:蔡云

 

 

 

 
 

 

第五十七回、 八路军开拔岭南     陈部长调回淇县

 
 

 

第五十七回、 八路军开拔岭南     陈部长调回淇县

诗曰:

军情紧急令如山,

十万火急赴岭南。

首长原有全盘计,

再调部长回淇县。

  书接上回。却说刘哲民,在和部队在一起的时候,看到方胜普团长的通讯员李舜卿和二连副班长张书林长得机灵,就想把他两个留在自己身边,但不知道方团长能否应允,几次都没法向他张口。现在部队要开拔了,再不说就没机会了,就鼓了鼓勇气,终于向方团长张了口。

方团长和黄镇政委一听,同时吃了一惊,问刘哲民:“你借兵干什么?借多少?”

刘哲民答:“能否把通讯员李舜卿和副班长张书林留下来?”他一面问,心里还一面扑腾,不知道方团长要说什么。

谁知方团长侃快地说:“行啊,政权建设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既然你看上他们了,我就给你留下来。”转身问李舜卿和张书林:“把你们留在淇县,帮助淇县的同志开辟新的根据地,你们同意吗?”

二人同时回答:“服从首长的安排。”

黄镇政委说:“淇县的形势复杂,斗争环境和生活都很艰苦,你们要有心理准备。”

李舜卿说:“我们都是穷苦人出身,经得起各种考验。我们能在淇县工作、战斗,这也是锻炼我们的机会。”

方团长对刘哲民笑笑,说:“你看,多么好的战士,就交给你了。”

刘哲民十分高兴,给方团长和黄镇政委行了军礼:“谢谢首长!”

方团长说:“光有兵没有将不行,我回去后再向政治部要求,给你们调一个干部来。”说罢,部队就向岭南开拔了。

李舜卿和张书林目送着曾经和自己在一起的慈父般的首长,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直到看不见了人影,才跟着刘哲民等回来了。

傍晚,八路军129师政治部民运部长陈孝从正面八路军办事处来到了大石岩,在找到刘哲民后作了自我介绍,并拿出了军区的介绍信。刘哲民才知道他就是方团长向政治部要求调来帮助淇县政权建设的八路军干部。

刘哲民和陈孝紧紧地握手。刘哲民激动的说:“有首长的亲自领导和重视,我们淇县以后的工作就好办多了!”

陈孝说:“不要这样称呼,我们以后都是同志,就以同志称呼吧。这次首长派了我和黄文萍同志先来淇县,以后还要再派干部来。在我出发时,黄文萍同志还没有到办事处。你们这里如果方便,请派一两个同志去接一下。”

刘哲民就叫过蔡玉生,安排说:“在办事处,你要等待黄文萍同志,她如果在,就马上过来,要是不在,你等一两天也要等她。”

蔡玉生答应着,就往南走了。

陈孝称赞说:“你办事真是雷厉风行啊!”

刘哲民说:“淇县的人民遭受了日伪那么多的苦,我们早已等不及了。”

陈孝问刘哲民:“不是把一连给你们留下了吗?他们的防御情况怎样?

刘哲民说:“一连以这个灵山口为中心,把岗哨南边设到青羊口,北边设到庙口。都是游动哨,只要不发生大的战斗,同志们是满可以支持得了的。咱们的机构筹建人员是彭政委、王明山、贾宏周和王玉,他们是最早来淇县工作的同志。地点是阴窝,就是以先我们做买卖的联络站徐进忠家。”

这时的徐进忠家,已不是过去的那个秘密的联络站了,它已经变成了八路军机关的办事处了。峥鱼儿和改妞每天都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为这些八路军战士烧水做饭。玉良的活儿也换了,他穿着那身八路军军装,手拿一杆红缨枪,在山头上为大家站岗放哨,真象一名威武的小八路。

夜很深了,除玉生外,大家陆续地回来了。峥鱼儿问:“玉生呢?”

刘哲民说:“他去接应一位同志,如果路上不耽误的话,就快回来了。”

陈孝一看峥鱼儿,有些不解:“你怎么比我来的还早?”

峥鱼儿知道他看错人了,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刘哲民也知道他看错人了,就说:“是比你早,她就是这个家的主人。”陈孝反而懵懂起来。大家也都知道是陈孝误会了,但一时都想不出要说什么好。

正在这时,玉生回来了,他后面还跟着一个大姑娘。

这姑娘,

年龄二十岁。

圆盘脸,

大大的眼,

浓浓的眉,

两条粗辩两肩垂。

一身军衣正可体,

八路臂章耀光辉。

腰系武装带,

手枪其间垂。

名字黄文萍,

文化教员有地位。

巾帼欺须眉,

须眉应有愧。

大家一见,不禁惊愕:“这不是吴丹回来了吗?”

峥鱼儿也把黄文萍当成吴丹了,拉着他的手问:“妹妹,你啥时参加的八路军?”

黄文萍望着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峥鱼儿,呆了一下,回答说:“我参军两年了。”

这时,大家才明白陈孝看错人的原因,原来,峥鱼儿和黄文萍、吴丹三个人长得极其相似。

王玉说:“在我们淇县,这真是一个奇迹呀。”

陈孝问:“两个人长得相似就是奇迹吗?在我们八路军中,这样的事很多。”

王玉说:“不是两个人,是三个人。那一位的经历很坎坷,现在不知所踪,她就是吴占光团长的妹妹吴丹。她和我的这个外甥媳妇是干姊妹。”

陈孝说:“只要她在淇县,我们就能找到她。到时,我请一个画画的过来,为他们画张画。”

接着,陈孝指着黄文萍,给大家作介绍说:“她就是129师政治部专门给淇县配备的卫生和文化教员黄文萍同志。也就是说,给淇县派了一位懂医术,懂政治、有文化的老师。以后大家在政治、文化上有不懂的地方,就来问他。”

玉良拉着黄文萍的手说:“我以后就叫这个姐姐教我文化。黄姐姐,你乐意吗?”

黄文萍看着这个身穿军装的小八路,高兴的说:“我当然乐意。嗷,你这个小八路,参军几年了?”

玉良查了一下手指:“五年了。我九岁就跟着我舅舅参加的八路军。”他一指王玉,说:“不信,你问问他。”

黄文萍说:“比我的军龄还早。”大家都笑了。

黄文萍看着老徐一家在锅台边忙着烧水做饭,也就主动地帮助干活,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陈孝吩咐老徐:“有开水就行,我带着干粮,不用煮饭。”

峥鱼儿却说:“到了这里,你就不当家了。”就对玉生说:“他们不吃咱还吃哩,快煮!”玉良和改妞也帮着把碗筷涮洗了一遍。

陈孝和刘哲民等进了徐家的西屋。陈孝主持了会议。他说:“同志们,我们的时间是宝贵的,不允许我们耽误一分一秒。上级把我派到淇县,是帮助淇县搞政权建设和武装建设。在这之前,我们的北方局书记、政委邓小平同志在和我谈话时说过,他在过淇县的时候,在全寨联络站曾经对你们作过三个指示,不知你们还能记得?他要求我来到淇县后要逐条落实。这三个指示是什么呢?”

他这一问,大家有点措手不及。因为,尽管知道大概意思,但原话却背不出来。大家正在尴尬之时,大老粗王玉却说道:“邓政委的三个指示的原话我知道,就是有的问题弄不明白。他的原话是:‘我只强调三个问题,第一,淇县的问题要解决;第二,消灭土匪驱逐国民党县政府;第三,扩大、建立根据地,威胁日军的平汉交通线。’现在,第二条我们做到了。第一条的淇县的问题要解决,怎么解决?第三条,威胁日军的平汉交通线,怎么威胁?这我就不明白了。”

陈孝说:“淇县建立政权以后,这些问题就能解决。”

陈孝继续说:“为什么我们要争取一分一秒呢?原因是,我们八路军在豫北发动的讨伐国民党四十军和新五军的战役就要打响了,皮定均司令员指示我们,趁敌我双方兵力的紧张调动,敌人的主力不在淇县的时候,淇县的政权就在战争的夹缝中诞生。这样,淇县的同志也能反过来支援豫北战役,这也是一项有战略意义的任务,我们必须提前完成,不能往后推迟。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就要把工作的重心放到这方面来。皮定均司令员非常重视淇县的问题,他要求我无论淇县的情况多复杂,一定要及时的把工作情况汇报上去。他也向我保证,无论他那里的战况多么艰苦,他都要和我保持通讯畅通。”

接着,陈孝通报了豫北林南战役的有关情况。

原来,国民党40军军长庞炳勋(外号庞瘸子)、新五军军长孙殿英(外号孙大麻子),公开率部投降日军以后,被日军封为豫北“剿共”正副司令。在日军的阴谋策划下,组成了伪二十四集团军,下辖新五军、新二十四军、新二十七军和太行保安队等部,纠集两万余伪军,在日军三十五师团三个大队的配合下,准备从辉县、淇县、临淇、水冶兵分四路,向林县我抗日根据地进犯,企图以林县为依托,大举向我太行根据地进犯,打通日军通向山西的门户,同时阻止我八路军向东发展。

为了挫败日军的西进计划,打灭敌人的嚣张气焰,整治庞炳勋和孙殿英等伪军,我八路军总部决定发动这次声势浩大的讨逆战役。

参加这次决战的我军部队,有我八路军二十四团、七十一团、129师新一旅一团,有太行军区、冀南军区、冀中警备旅、和太行五分区地方武装,约十五个团的兵力,还有3000余名地方民兵配合。太行军区司令员李达和太行区委书记李雪峰亲自指挥,指挥部设在了北陵阳。

陈孝说:“形势是紧张的,双方都在调兵遣将,战争一触即发。我们淇县的每一个同志,肩头的压力重于千斤。既要支援林南战役,又要防范淇县的日伪军和土匪。以后,我们的吃饭、睡觉都是小事,只要一睁开眼,就要工作。”

刘哲民一面开会,一面作着会议记录:

“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六月初四西历七月五日,一二九师民运部长尘啸(既陈孝)主持会议。主题:汲淇县抗日民主政府之组建。与会者:刘、彭、张叔(书)林、张济周(张继舟)、段玉(成)秀、黄教导员(文萍)、王小牟(王玉)、李通讯兵(李舜卿)、王明山。地点:阴窝。”

在这里,他们具体地筹划了淇县政权建设的有关事项。会议开到半夜,老徐家第二次把饭烧热,把锅都端到屋里了,拿来了碗给大家盛饭,他们才端起来吃。吃过饭又继续开会,直到天明才散。

大清早,这些人不知道睡了一眼没有,就要整装出发。老徐家又要做饭,这回陈孝说啥也不叫做了。大家喝了几口开水,吃了几口干粮,带上玉生,翻过了凉水泉、石老公,又过了几个山头,到了桃胡泉村。

这桃胡泉村在庙口西的黄洞口内,是个只有四十五户人家的小山村。这是彭政选中的地方。大家就以这个村为中心,向四周走访和发动群众,向大家宣传八路军的统一抗战政策和成立抗日民主政府的意义,并在社会上物色各种人才,指引他们走抗战的光辉道路。三天来,他们的工作有了起色,政权的框架也筹建起来了。也把抗日民主政府的办公地点及成立的时间定了下来。陈孝作为上级派来的八路军干部,有必要把这里的工作情况向政治部作一下汇报,就和通讯员李舜卿带上材料走了。

陈孝走的时候,再三嘱咐刘哲民等:“这一时期,我们都穿着整齐的八路军军装,走村串户地进行工作,这种公开的工作,对于发动群众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也面临着很大的危险性。因为敌人被我们赶下了山,更加增强了他们对我们的仇恨心理,他们很有可能随时来报复我们。再着,敌人的情报系统很灵敏,可以说,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监视之中。他们是不会让我们轻轻松松的建立政权的,他们必然会来捣乱,破坏我们的筹建计划。所以,我走后,你们一定要作好应急一切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做到时时警惕,枪不离身。”

有诗为证:

突发事件频频临,

得谨慎时须谨慎。

为人应长三只眼,

时常带枪不离身。

尽管大家小心的提防着,但该发生或不该发生的事还是发生了。不是发生了这个事件,有分教:敌人不自量力骚扰;我方警戒能力提高。

直教:理清了去脉来龙,应对过险象环生。

要知道到底发生了啥事,请看下回分解。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灵山疾风》经作者蔡云授权  本站独家刊登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制作:老农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