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邢晓晓,《渴望》中刘慧芳迟到的原型
蔡 云
2018年底,淇县灵山街道办小泘沱村评选好媳妇,邢晓晓被村干部和群众代表一致评为村中的好媳妇,当有人把这件事告诉她的家人时,她的公爹——蔡云这个体弱多病而又坚强的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是啊,别人家的媳妇他不知道,自己家的媳妇他心如明镜,这个荣誉对她来说多么地当之无愧和不容易啊!是她苦苦地支撑着这个家,勇敢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梁,增强了邻里之间的和睦。在她的身上,有很多感人的地方,特别是她自来到这个家后那感人的一幕幕就象放电视剧一样在他的眼前播放。
(一)、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使她选择了这个多难的家庭
2013年,家住淇县北阳镇西裴屯村的邢晓晓与淇县灵山街道办小泘沱村的蔡田召相爱结婚。蔡田召的家庭情况特别糟,可以说是多灾多难。蔡田召到了结婚年龄没有房住,为了盖房,欠下了十七万元的外债,且多数是高利息贷款。母亲患气管炎因无钱医治扩散成肺气肿,不能干活,连做饭都成问题。体弱多病的父亲因劳累过度又住了院。祸不单行,已分门另过的哥哥外出打工出了事故,造成右脚终身残废,又只好吃住在一起。嫂嫂捲走了家里刚贷来的几万元钱改嫁了。这个家还是个家吗?她本来可以选择更加优裕地生活条件。然而,她和田召忠贞不渝地爱情使她放弃了一切优裕的条件,毅然来到了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勇敢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梁,不但对哥哥的女儿耀文像对待自己的亲女儿一样给予抚养,而且对哥哥也照顾地很好,时常省吃俭用,省下的钱为哥哥买营养品,使他的伤情很快地有了好转。
(二)、 三十万块钱我当家,让哥哥再成一个家
2015年春,挑山公路扩宽,邢
晓家新盖的房屋六间及猪圈、厕所、沼气池被拆,一亩多地和树木被征,国家一次性补偿而是九万多元。在怎样支配这笔“巨款”时,全家人意见不一。最后邢晓晓山话了,她说:“这笔钱让我来当家,保证都能兼顾。眼下最重要地,是给我哥先留一笔款,让他再成一个家;第二,给二老交保险金;第三,还高利贷款;第四,对来借钱的亲友,该出的还要出”。她的话入情入理,大家对她掌管这笔钱非常放心。唯有两位老人对给自己交保险金不理解,说啥也不同意,说自己体弱多病,早晚要死的,死后不能要国家的保险赔偿。这事只好作罢。当下计算欠外数目,计有37万之多。其中高利息贷款11万。这个帐怎样还?还差8万呢。
为了支出的透明度,第二天,邢晓晓让丈夫开着车,带上哥哥和婆婆踏上了还款的路。先还了高利息贷款,接着到亲戚朋友家去,按情况不同,有的还了全额,有的还了半数。而她自己的娘家和亲戚朋友家却只得到了她的道歉话。半夜才回了家,除给哥哥留下了5万块钱外,还借给了急待用钱的亲戚朋友2000多元。
邢晓晓自己的房被拆,地被卖,却落了个分文不剩。当公爹知道了这件事后,感概地说:“我不争气,给你们欠下了这么多的债。我本打算拿这笔钱在小区给你们交个首付,不曾想却让你这个孝顺媳妇把这个债给还了。这虽了了我的心愿,但你们拆了房,没了住处,这咋好呢?”邢晓晓却安慰他说:“老人的心愿了了,少了心病,身体就会慢慢的好起来。眼下咱买不起房,等以后经济有了好转,咱可以再盖几间,只要有个存身的地方就行。”
这一年5月,田召的哥哥有了一个茬,筹备典礼的事。邢晓晓又让他收拾了家里积攒,的废铁和可卖的东西,卖了钱,配上那5万块钱,举行了婚礼。哥哥总算又有了一个家。
(三)、 耀文是我的心头肉,我要把她抚养大
哥哥是有了家,满以为他们要珍惜第二次来之不易的婚姻,会过安生而幸福的生活,被前嫂抛弃的小侄女耀文就要有一个可靠的归宿了。但是,继嫂过惯了安逸富足的城市生活,不体谅这个家,更不接纳小闺女耀文,也不来乡下农村居住,而是一味地在淇县城赁房居住高消费,搞得哥哥两头照顾,左右作难,又欠下不少债务,小闺女耀文只好只得还在她婶婶家寄居上学,由邢晓晓和两位老人共同照顾。小耀文有家不能归,看到其他孩子的妈妈自己就哭,两位老人也长吁短叹。邢晓晓哄了耀文后就又安慰老人说:“耀文两岁就由您二老抚养,在我家里长了这几年,就像我的亲闺女一样,同样是我的心头肉,现在由我们共同抚养,等你们年事高了,我还要继续抚养她,把她抚养大,供她上学,直到成人工作为止。人各有追求,我嫂嫂追求享乐,也是人之常情。我抚养孩子,也是我的道义良心,这都不能说啥。”邢晓晓有了自己的一双儿女,可以说现在她已经成了三个孩子的妈妈了。孩子除了每顿饭外,还要另外补充一些营养品。邢晓晓每次都把买来的食品分给三个孩子吃,一点也不偏心。每隔几天,她就要抽空带三个孩子去洗一回澡,逛一回超市,为孩子们买点吃的,回来还给两位老人稍来些可口的东西。老人的吃药,自不必说,她总是不吭声就买来了从不间断。每到一个季节和过年,耀文的衣服都是她给买的。小耀文今年九岁了,有了心,对人就说:“我婶婶比我的亲妈还好,我真幸福。”
(四)、 要有一颗宽容的心,邻里和睦最重要
因为公路扩宽,邢晓晓家的房屋被拆得只剩下三间,上有老下有小,住房就显得非常地拥挤。2016年春,邢晓晓家准备盖房,宅基地是村中规划时批下的,地基下好了,地圈梁也打好了,全家经过几天的奔波,赊来了全部物料。正式开工的那一天,未来的邻家来出难题了,他说:“我的新房和你是一排,现在我的房不能盖,原因是我还要占别人的一墙,而这家死活不给我拆。我盖不起来,你盖起来了,显得我无能。要盖一起盖,我不能盖,你也别想盖!”他就坐在搅拌机上让搅死他谁说情也不中。面对这样的人,村干部也头疼,出面调解不了。邢晓晓只得说:“这房咱不盖了,就是通过强硬手段盖了,这邻家也不好隔适。会时常来找麻烦,反而显得咱斤斤计较,没有涵养。咱还是到村东咱拆的地方的院里往东挪一挪,费费事重新盖吧。”
这也是个办法,只是再往东是高压线,只能盖三间。邢晓晓说:“三间就三间吧,少两间也没啥,只要和私人、公家都没麻烦就好。”就这样,又盖了三间房,解决了全家人暂时的居住拥挤问题。
常言说:“你越怕事,事越找你”。房盖好后,又有一家突然也来找麻烦。尽管他受到了全村人一致的谴责,但也确实为邢晓晓家平添了许多麻烦。
邢晓晓见大家心中不平,耐心地说服大家:“这家只所以给咱找麻烦,是因为咱的位置在路边,他在咱们里边。这几年他想做生意,光恐怕咱对他产生影响,这是他的小心眼造成的。并没有什么大的恶意。邻里和睦最重要,只要咱没有如何反应,不对他产生如何敌意,相信他不会刻意地和咱过不去。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我们这辈子难道就没有麻烦人家的地方?希望咱都能把心放宽,把眼光放远,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找机会主动去找人家谈谈,找出矛盾的根源,消除误会,这样我们还是和和睦睦的邻家。”经他这一开导,大家的心情才平静下来。这一家的孙女十来岁了,常来邢晓晓家和孩子们玩。邢晓晓的全家不因大人带来的不快而强加于小孩,常拿出好吃的东西让她吃。她家大人没脸来家找,而邢晓晓全家常常到天晚亲自把她送到家门口。
(五)、出房出钱开门市,为小叔增加挣钱机会
邢晓晓婆家的四叔因在他家长辈中最小,都叫他小叔。他心灵手巧,有一手修理摩托车、电车、拖拉机的好手艺,只是因为他一辈子没娶老婆,所以显得有点啷当和满不在乎。但他心眼好,为人和善,好帮助人。别人的车坏了,只要一个电话,他就骑着摩托车,带上工具就走了。往往是奔腾一天,甚至是把零件都搭上了,也挣不了几个钱,有时饭也混不上。邢晓晓心疼他,常常多做些饭,让他过来吃。因邢晓晓的家在灵山口小泘沱村东边的桥头路边,做修理生意是最理想的场所。一次小叔来家吃饭的时候,邢晓晓对他说:“我想让你在这里开个修理铺,谁想修理就推到这里,不用你来回跑动。我给你腾出一间房,你看行不行?”小叔心里乐意,只是不知道到底能挣几个钱,心里没底,所以没有表态。小叔能挣钱,全家人当然高兴,于是筹钱买了焊机、气泵、手使工具、零件等,做了招牌,让小叔正式搬了过来,这个修理铺就算开张了。因有了这个固定的场所,小叔的活多了,收入也多了。有时活多忙不过来,田召和公爹也都帮着干。因修理用电量大,邢晓晓总是在手机上查看着用电量,发现钱少了,她总会提前交上,保证门市用电不受影响。对于小叔挣的钱,邢晓晓告诉家里人不花他的,让他有点积蓄。
小叔有了零花钱,心里高兴,经常给孩子们买些吃的。邢晓晓的公爹、婆婆有了病,他都跑前跑后,慷慨帮助。他逢人就说:“俺这个媳妇真好。”一家人欢天喜地的。
(六)、 婆婆突发脑梗塞,媳妇的孝心感动了办事处领导
2016年,邢晓晓的公爹因第二次开刀和继嫂难产又欠下了十几万元的外债,情急无门,到一家私营单位贷了几万元款,期限二年。谁知这家不良善,不到两个月,就来强行逼款,并把公爹强行带走三次,威逼恐吓,限制人身自由达十几个小时。为了尽快还清这笔阎王债,田召和他哥商量着卖地。当时弟兄们的土地已分开,哥哥的地没人要,田召的地卖了一亩一分,得了三万多。钱没到手,又一家债主追着屁股要钱,取走了两万多元,余下了五千块钱。邢晓晓怕二老再受惊吓,给她哥哥的名下还了这家的五千元贷款,才过了一段平静的生活。
2017年冬,邢晓晓的婆婆因肺气肿再次住院4治疗,又花了两万多元,因再也借不到钱,只好带病出院。谁知到了腊月十七,婆婆因受刺激突发脑干梗死,又住省医专治疗。
邢晓晓在灵山街道办事处上班,婆婆住院后,公爹在医院照管着,邢晓晓在工作之余挤出一点点时间和田召、哥哥跑前跑后多方筹钱。哪怕到了后半夜,她还要把钱送到医院。她的工作分管着扶贫项目,任务相当繁重,这一下又多了照管三个孩子的事。坚强的邢晓晓作难得背地里不知哭过多少次,这也不免影响到她的工作。办事处领导知道了她的事后,要在工作上照顾她。谁知她却说:“群众受穷更可怕,让这些贫困户尽快地脱贫致富是当前更重要的事。婆婆反正就那个样子了,有人照顾就行,我能有时间去看望她就够了。不能因为我的家事而影响了群众脱贫的进度。”办事处领导被她的孝心所感动,以后的两天,办事处领导王荣波等专程到医院看望了她的婆婆,并高度赞扬了她尊老爱幼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
婆婆在医院治疗两个多月后花费12多万元,病情有了好转后出院了,而现在邢晓晓家又背上了20多万元的沉重的债务。为了省钱和少给二老增加家务,她总是在清早早早地起床,忙完一天的家务后顾不得吃饭,擦把脸就去上班了。婆婆自言自语地说:“多亏了这个媳妇,但欠人家这么多,咱到啥时还清啊!”邢晓晓也总是说:“人健康了,这比什么都重要。人不能穷一辈子,只要有志气,相信用不了几年,这帐咱就还清了。”
(七)、要发奋图强,不跟人家争贫困
邢晓晓的婆婆出院了,留下了严重地后遗症。脑筋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喜怒无常,语言不清,哭地就是哭的,笑地也是哭的。右半身偏瘫,不会走路,不会拿东西,吃饭需要人喂,大小便失禁。你在清醒的时候求死觅活,糊涂的时候大小便拉在裤子里或被窝里。支应她的公爹整天整夜得不到休息,终于积劳成疾,旧病复发,又住院一个多月,又花了三万多元。这个家的生活到了极度困难时期。邢晓晓除拿自己微薄的工资补贴这个家外,还力所能及地还一些债务。还从娘家拿来面粉和蔬菜来勉强维持家庭的生活。2018年5月,刚打下的小麦刚拉到粮点,就被债主从后面算了帐,分文没有拿回来。秋天,因公爹住院,种下的玉米没人看管荒芜了。秋末,又到了耕地下种的季节,没钱犁地,化肥、种子没钱买,邢晓晓无奈,当家把地承包出去了,得了承包费1000多元,为救急,拿到医院去了。这家到了这种地步,可算是全村头等贫困户。有好心人对邢晓晓说:“你在办事处分管扶贫,你就不能把你家报个贫困户,办个低保,拿个救济?”邢晓晓却说:“贫困、低保和救济不是谁的一句话就能定的,也不能谁报就给谁。这要经综合评定、认真落实、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各方面都符合条件、符合政策才可以定。修理门市在俺家安着,牌子挂着,很显眼。尽管我们不挣钱,但房子是俺家的,这是不争的事实。把俺家定为贫困户,这不符合政策。有的人为争贫困,不择手段,上访、告状、谩骂、胡搅蛮缠什么招数都能使出来,这是不争气的人办的事。我家的人身体慢慢地有了好转,以后的生活也会跟着好转。困难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发奋图强,困难很快就会过去。因此,我们不去和人家争贫困。争了贫困很不光彩,贫困的阴影就会一辈子笼罩着你,让你抬不起头,以后孩子们成家也会受影响。、”她的家人本来就很通情达理,很有志气,一辈子再困难也没向公家提过救济,也不知道啥叫救济,只是这个时候他们太困难了,经别人一鼓动,也产生了这个念头。但听到邢晓晓这么一段入情入理的话后,这个念头也打消了。
(八)、借钱买空调,不让老人再受罪
邢晓晓的公婆居住的房间因门大窗大,没有隔壁墙,一到冬天就显得特别地寒冷。为了给二老减少寒冷、增加热气,在邢晓晓的提议下,新打了两堵隔壁墙。由于缩小了房间,屋里暖和多了。但由于二老有病,不比常人,还是觉得屋里有点冷。为使老人不受冻,邢晓晓叫在屋里安了柴火炉。为防烟气中毒,她让在房顶凿了一个窟窿,把烟囱直接竖到了房顶。减少
了烟气,即便炉中的火再旺,也感觉不到浓烟的呛味。她还让田召和哥哥多次从地里拾来干柴供老人取暖。年前的整个冬天,两位老人都是在热气腾腾地火炉旁度过的,没有受多大地寒冷。
但是,白天的寒冷问题解决了,一到夜里,总不能把火炉搬到卧室吧。冬天寒冷的夜很长,为了两位老人夜里睡觉不再受罪,邢晓晓再次到娘家借钱,买了一台可制热制冷的空调,安到了老人的卧室。整个冬天,两位老人白天在外间有火炉,夜里进卧室有空调,没有受过一点寒冷。两位老人逢人就说:“俺晓晓是个好媳妇,有她,我们的晚年就幸福了。”面对大家的夸赞,邢晓晓说:“两位老人勤俭节约一生,求的就是子孝孙贤。我们不能冷了他们的心,让他们安度晚年,不能再受罪。”这就是邢晓晓,一个普通农家妇女不普通的胸怀。
(九)、从娘家借奔马车,认婆家的哥哥挣钱还债
由于两位老人常年有病,给孩子们增加了沉重地负担。两个孩子过得都很可怜。没钱买馍和面条,就喝清米汤。米汤清得照影,邢晓晓常常清早和晚上很少吃饭将就着度日。但她从不让两位老人嘴头受屈,想方设法买些可口的东西提到老人的房间,还多次从外地提来可口的饭菜,让老人改善生活。并严厉喝斥自己的孩子,不能吃爷爷奶奶的东西。在她的教育下,孩子们都很听话。
尽管自己的生活那样的节俭,邢晓晓想到的还是田召的哥哥。她认为他比自己家更苦,承担的债务更重。因哥哥右脚残废,不能干重活,不能挣钱,就想方设法给他找挣钱的门路。哥哥会开各种车辆,有证件,邢晓晓就想到了从自己的娘家借奔马车让哥哥拉东西挣钱的事。当她把这一想法告诉哥哥时,哥哥却摇着头说:“奔马车是你爸爸唯一的挣钱工具。他们家也不富裕,咱欠人家的钱太多,不能让他们失去挣钱的机会。”邢晓晓却说:“我早就想好了,某工地需要几个壮劳力,我爸爸有的是力气,可让他去工地干活,腾出奔马车来让你开着,和田召挣几个钱,还还人家的零窟窿。”哥哥没再说什么。邢晓晓的爸妈通情达理,在她的安排下,她的爸妈去了工地,哥哥和田召开回了奔马车,秋后致年前,挣了一点钱,还了几家小帐,哥哥非常感动。
(十)、不能让烈士的鲜血白流,不能让公爹的心血白费,支持公爹写作
邢晓晓的公爹虽是农民,但也是鹤壁市的一名作家,他创作的以淇县革命斗争史为题材的大型记实文学《灵山疾风》填补了我县史料不足的空白,受到了县党史办的肯定,被省、市、县三级媒体多次报道,被鹤壁市定为感动鹤壁第四十期风云人物。为写好这部作品,他从13岁起,徒步走访了淇县西部的大多数山村,访问老八路,老民兵200多人,考察战场十几处。四十年间,磨破几十双鞋,用坏千支笔,手稿摞起来足有两米高。可以说他把大部分心血都用在了写作上,可谓是呕心泣血。
为了创作,提高写作水平,他参加了南京文学院和鲁大新闻系的函授学习,同时也学会了用电脑。有了电脑,写起书来得心应手。这时他家的经济已经崩溃,没钱安网线,写出的东西没法发表。为此,邢晓晓就买来幽盘,从电脑上一段段地考下来,再在别人家有网线的电脑上发表。
这台电脑用了不久就坏了,由于是第一代的老产品,淇县没地方修,就成了废品。公爹常望着那一大摞稿件发愁。邢晓晓就安慰他:“不能让烈士的鲜血白流,不能让您的心血白废。等咱有钱了,我一定再给你买一台电脑。”
由于邢晓晓用幽盘把《灵山疾风》在网上的陆续发表,客观上提高了古灵山在全国的知名度,推动了大石岩、赵庄、凉水泉大旅游区的整体开发。现在来这里旅游观光的人络绎不绝,每到年节,大车小辆都排到了距灵山四里之外的小泘沱村了。
(十一)、
把买卖让给别人,自家再穷也不能跟人家抢生意
邢晓晓的住房在省道边沿的桥头,做买卖是独一无二的好地方,一开始,开了个桥头超市,因为是直接进货,少了中间环节,成本较低,她一家又不财黑,所以卖出的东西比村里的要相对地低一点。村里的大多数人宁愿多走几步路,也要到这里卖东西。慢慢地,村里的几家小卖铺生意就萧条起来,同行的脸色也开始不对劲。邢晓晓提议让撤了这个超市,让家人另谋挣钱门路,只保留了经销化肥的生意。
邢晓晓家的另一个邻居也试着经销化肥。这个邻居曾在邢晓晓家盖房的时候设置过一些障碍,造成了一些麻烦。邢晓晓为了邻里关系重归于好,也把这个生意让给了他。把好端端的生意让给别人,让自家的人辛辛苦苦到处找活干,多数人不能理解。邢晓晓就耐心地给大家解释说:“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不能因为我们家做买卖使邻里关系恶化。和人家抢生意就会给村里带来不安定因素,自己再穷也不能这样做。”邻居们听了,都夸她深明大义,通情达理。
* * * * * * * * * *
* * *
2019年的新年就要到了,今年的冬天外边特别地冷,邢晓晓早早地为全家人包括小侄女耀文都买了新衣服。里间有空调,外间有火炉,一家人热热乎乎地围在火炉旁,屋里很暖和,大家也显得很和谐,谁不在心里感激邢晓晓?是她给大家带来了幸福、温暖、和谐和快乐。如果说电视剧《渴望》中主人公刘慧芳的形象感动过无数个中国人,那么邢晓晓的形象何尝不是刘慧芳迟到的原型!
2019年春节
|